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客省

客省

官署名。唐代宗时,政事多留滞,四方使者及奏计,到京后或连岁不得返,乃置客省以处之。五代沿置。宋因之,掌国信使朝见与辞别时宴赐; 接待各地进奉使及少数民族首领,受其贡献,返回时颁给诏书及赐物; 按官品等级颁赐宰相、群臣及禁军将校节日礼物。置客省使、副使,俱为武臣叙迁之阶,别以判客省事、管勾客省等公事差遣主管本省事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始以客省使、副使各二员为长官、副长官,实掌其事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客省使为中亮大夫、副使为中亮郎,另置知客省二员为长官。南宋初,并归东上閤门,以知閤门事总管其事。辽太宗会同元年(938)置,设都客省、客省使、左右客省使、客省副使等官。除中央所置,诸京亦有。金朝设使、副使,掌接伴使者见、辞等事,隶宣徽院。元世祖至元九年(1272)设使二员,一兼通事。成宗大德元年(1297)增置使二员、副使二员,属中书省。


官署名。五代始置,宋因之。掌国信使见辞宴赐、四方进贡、四夷朝觐贡等事。《宋史·职官六·客省》:“客省使、副使各二人。掌国信使见辞宴赐,及四方进奉、四夷朝觐贡献之仪,受其币而宾礼之,掌其饔饩饮食,还则颁诏书,授以赐予;宰臣以下节物,则视其品秩以为等。若文臣中散大夫、武臣横行刺史以上还阙朝觐,掌赐酒馔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将行

    官名。秦置,入汉因之。秩二千石,掌皇后官属,或用宦者,或用士人。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,更名大长秋。秦官,汉因之,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,俸二千石,掌奉宣中宫命;凡给赐宗亲,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,中宫

  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

    官名。又名“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”。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之一种。同治四年(1865)始设。由内阁、各部院满汉堂官内特简,依原职品级入值办事。无定额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省。

  • 左右寺案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置,隶大理寺右治狱,掌断迄公事案后收理追赃等事。参见“大理寺右治狱”。

  • 右骁骑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(507)四月置,掌管宿卫事务,领朱衣直阁,并给仪从。多由散骑常侍等文职清官兼领。天监七年定为十一班,陈沿置,四品、秩二千石。

  • 降调

    明清吏部之处分制度。凡因故受降级处分之官员,视现任之级实降离任,称为降调。清朝之处分以级为差,有降一级至五级之别。凡降调而级不足者,如从八品降三级,无级可降,则议革职。官员降罚方式之一。明制,经考察属

  • 百官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隶三司度支,掌京朝官、幕职官俸料,祠祭礼物及诸州驿料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,其事归户部。

  • 录后台文书事

    官名,三国魏置,在皇帝出行时,尚书台部分人员随车驾外出,而留下来主持尚书台日常工作的,称录后台文书事,多以大将军兼任。参看“尚书”、“录行尚书事”条。

  • 官名。春秋时楚、吴、邾等国置。楚国或称“大阍”。守门小吏。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(楚子曰)若吾以韩起为阍, 以羊舌��为司宫, 足以辱晋, 吾亦得志矣。”《襄公二十九年》吴

  • 导官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导官令。

  • 御史中丞从事

    官名。汉置,为御史中丞的属官。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有关于于定国为廷尉史时曾与御史中丞从事共同治反者狱的记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