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膳正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膳房长官。初置茶饭处,设总领为长官。乾隆十五年(1750),改饭房为外膳房。二十四年,改总领为尚茶正、尚膳正。尚膳正,额三人,正四品,主管膳房事。又,清朝陵寝官中亦设此职,东陵、西陵,以及关外诸陵均设,四、五品不等。
官名,清置,掌宫廷筵宴,属茶膳房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内务府》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膳房长官。初置茶饭处,设总领为长官。乾隆十五年(1750),改饭房为外膳房。二十四年,改总领为尚茶正、尚膳正。尚膳正,额三人,正四品,主管膳房事。又,清朝陵寝官中亦设此职,东陵、西陵,以及关外诸陵均设,四、五品不等。
官名,清置,掌宫廷筵宴,属茶膳房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内务府》。
官名。① 明朝加都御史衔的外职。如万历五年(1577)改原总督河道为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,一人。崇祯八年(1635)设总理南直肃、河南、山东、湖广、四川军务,一人。皆因事而特设,或随设随罢,职权甚大,地
官名。“彘”即猪,也称为豕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郑众注:“司徒主牛,宗伯主鸡,司马主马及羊,司寇主犬,司空主豕。”北周行《周礼》,故置典彘中士,正二命;典彘下士,正一命。属冬官府司水中大夫。
官名。北齐祠部尚书所属有祠部曹,“掌医药,死丧赠赐等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一人,从七品。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,长随、奉
官名。清朝尚虞备用处之长官。初设时仅为侍卫班长,后定为管理大臣。由宗室王公、蒙古王公、额驸及满蒙大臣内特简。掌率所属侍卫,日常协同侍卫处护军营等入值宿卫。皇帝出巡时随扈,并备皇帝偶作垂钓之承应事。
官名。即少府监,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分太府寺为少府监,置监、少监,寻改监为令。参见“少府监”。官名。隋炀帝改少府监为少府令,唐武德初复为少府监。
官名,汉置,为郡佐吏,掌岁贡御桔。杨孚《异物志》:“(东汉)交趾有桔官长一人,秩三百石,主岁贡御桔。”
① 南朝宋“州都”与郡“中正”合称。②官名省称。南宋初,忠义民兵每五千人为一都社,设都社正统领,简称都正。
官名。宋朝军器所属官。参见“军器所”。
官名。详“赃罚库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