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卫率府

左卫率府

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。秩正三品。仁宗延祐六年(1319)六月,由羽林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立。统汉军万名,隶东宫詹事院下。置卫率使三员,副使二员,佥事二员。置营于武清,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。七年三月,划归枢密院管辖。下辖行军千户所十,弩军千户所一,屯田千户所三。


东宫警卫机构。秦汉有卫率,晋分置左右二卫率,北齐置左右卫坊,至隋改为左右卫率府,掌东宫禁卫。以左右卫率为长官,其下各置长史、司马、录事,功、仓、兵、骑兵等曹参军事,法曹、铠曹行参军各一人,行参军四人;又有直閤四人,直寝八人,直斋、直后各十人。唐制,左右卫率府掌东宫兵仗仪卫的政令。主官为左右卫率,各一人,正四品上;副率各一人佐之,从四品上;下设长史、录事参军各一人,仓曹、兵曹、胄曹参军各一人,又有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诸职。所辖有亲府、勋府、翊府及广济等五折冲府的超乘卫士。亲府、勋府、翊府置中郎将各一人、左右郎将各一人,录事、兵曹参军各一人,又有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之属。宋代左右卫率府之名虽存,实际上无职司。辽南面官中有左右卫府,似《辽史·百官志》据唐制约略记载,未必实有其官。金左右卫率府属詹事院,掌周卫导从仪仗。元至大元年(公元1308年)武宗命于江南行省万户府选精锐汉军万人,置卫率府,为东宫卫兵。皇太子即位,是为仁宗,改卫率府为中翊府,又改为御临亲军指挥司,又改御临为“羽林”。延祐六年(公元1319年)立皇太子,拨付东宫,改为左卫率府。主官称为率使,秩正三品,下设副使、佥事等官。所属有镇抚所一,行军千户所十、驽军千户所一、屯田千户所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智威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为五德将军之一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。陈置为五威将军之一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以智威、仁威、勇威、信威、严威等属于加官、散官性质

  • 讨秽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新莽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有讨秽将军严尤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诛貉将军阳俊、讨秽将军严尤出渔阳。”

  • 刀剑备身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侍卫武官,属领左右府,由刀剑备身正、副都督统领,负责侍卫皇帝。八品。武官名。北齐置,属领左右府,掌宿卫侍从。

  • 都教练使

    见“子城使”。武官名。唐节度使属官中有都教练使,掌军事教练(见严耕望《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》, 载《唐史研究丛稿》)。

  • 军饷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核全国海陆各军、长江水师、在京各旗、驻防旗兵、各省绿营、官设警兵饷项并各省报解协饷各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六人,主事三人。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

  • 办事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派往新疆、外蒙古、青海、西藏地区的驻扎大臣,综理边疆事务,权任甚重。除西藏、青海大臣外,新疆、外蒙古办事大臣辅佐驻防将军或都统,办理军务,并兼理粮饷以及通商会盟等事务,由特旨简派。清朝在西部

  • 左尚署丞

    官名。即左尚丞。

  • 大详稳司军校

    武官名。见“大详稳司”。

  • 殄寇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兴平 (194—195)中置。《三国志·孙策传》:“(袁)术表策为折冲校尉、行殄寇将军。”晋、南朝宋沿置,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低者,八品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八品上,北周改

  • 京市署令

    官名。即京市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