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骁卫

左骁卫

禁卫军指挥机构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左备身府置,又称左骁骑,为十二卫之一。置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,统诸鹰扬府府兵; 置护军四员,掌副贰将军,寻改武(虎)贲郎将,又置武(虎)牙郎将六员,有长史、录事参军,司仓、兵、骑、铠等员,军士名豹骑。唐朝沿置,为十六卫之一,位左右卫下,掌宫禁宿卫,领翊府及诸折冲府府兵。凡翊府之翊卫、外府豹骑番上者,分配之; 凡分兵守诸门,在皇城四面、宫城内外,与左右卫分知助铺。武则天天授二年(691) 置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四色官及长上。光宅元年(684) 改称左武威,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复名左骁卫。德宗贞元二年(786)置上将军一员,位大将军上。辽朝置,设大将军、上将军、将军,领折冲都尉,果毅都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燕子都

    唐末藩镇设置的特种部队。见“落燕都”。

  • 掌考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定都天京(今江苏南京)后始设。天王一度特任,为会试、乡试主考官。天试、东试、北试、翼试及各省乡试均设正、副一人。翼王出走后,仅存天试。天历己未玖年(1859),干王改革科举,改

  • 都统

    官名。①军事统帅。前秦建元十九年(东晋太元八年,383),苻坚进攻东晋,征富家子弟二十岁以下者共三万余骑,以秦州主簿赵感之为少年都统,作为带领青年兵之将官。都统之名,始于此。南朝宋置,惟出征时设,以统

  • 天朝典官

    太平天国官类名,即办理整个政府事务的典官。见“典官”。

  • 十忠将军

    忠勇、忠烈、忠猛、忠锐、忠壮、忠毅、忠捍、忠信、忠义、忠胜等十号将军的合称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置,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六班。陈改为拟六品,比秩千石。十位带“忠”字的杂号将军名的合称,南北朝

  • 命夫

    周朝天子所命卿大夫士。又分内命夫和外命夫,内命夫指在内宫供职者,外命夫指在朝廷任职者。《周礼·天官 ·阍人》: “凡外内命夫、命妇出入,则为之辟。”1、指古卿、大夫和士。2、指宫中和朝中的大臣。因其为

  • 寺丞

    官名。历朝大理寺、太常寺、光禄寺、太仆寺、鸿胪寺、苑马寺等衙门均置,为各官署次官,协掌本寺事务,品秩自正五品至从六品不等,详见各寺丞条。

  • 三卫侍郎

    官名。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,改三卫郎置,品秩同太中大夫(从四品),总领三卫之事。五年罢。参见“三卫官”。

  • 太子左监门

    官名。金朝宫师府置,掌东宫门卫禁钥,正六品。

  • 山东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山东清吏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