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夷隶中士

掌夷隶中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隶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掌夷隶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牧府左长史

    官名。十六国西凉置。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 (李暠以)张条为牧府左长史。”为州牧府主要僚属,参议军政事务。参见“牧府”。

  • 上卿

    ①传说夏、商、周高级执政官或爵位名。王室与诸侯国均置。至春秋初期仅有上、下之别。后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级。上卿位列公之下,卿之首。诸侯国次国之于大国,上卿相当其中卿,中卿相当其下卿,下卿相当其上大夫; 小

  • 司勋司

    官署名。吏部诸司之一。详见“司勋”②。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吏部四司之一,主勋赏之事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长官。司勋郎中一人,从五

  • 兼行参军

    官名。晋代设置,见“行参军”。

  • 迪功郎

    官名。宋朝始置。徽宗政和六年(1116)改原将仕郎置,为从九品寄禄官。明朝沿置为文散官,文官正八品,初授。官阶名。明朝文官阶正八品初授为迪功郎。参看《历代职官表·文官阶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历代职官简释·

  • 详定编敕所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始置,以翰林学士、判大理寺等官同详定编敕,对咸平编敕、三司编敕重加增损。天禧(1017—1021)中,以参知政事、宰相主其事。其后,多以宰相为提举,执政为同提举

  • 残吏

    残害百姓的官吏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(建武五年)五月丙子,诏曰:久旱伤麦,秋种未下,朕甚忧之。将残吏未胜,狱多冤结,元元愁恨,感动天气乎?”

  • 大营官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五品官十九人,分辖十大营,后藏设三品官四人,分辖三大营。缺出以小营官调补,以小中译补放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属唐古特营官。掌管地方行政、

  • 司盟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司盟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法部右参议

    参见“法部左参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