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法使司总务科
官署名。清末各省提法使司所属机构、掌本司及省司法各员补署升降奖惩及收发文牍、稽核度支诸事宜。置科长一人,一等科员一人,二等科员 一至四人。
官署名。清末各省提法使司所属机构、掌本司及省司法各员补署升降奖惩及收发文牍、稽核度支诸事宜。置科长一人,一等科员一人,二等科员 一至四人。
官名。明初于各王府典服所置,一人,正六品,掌王府冠服之事。后罢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文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杜昱等七人及第。
官名。十六国前凉置。为领兵武职,李伟曾任之。参见《晋书·张轨传》。
官名。北齐长秋寺所属有掖庭署,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,所属有宫教博士二人。唐改掖庭局,属内侍省,掌宫人簿帐、女工。
清朝官服之一。乃夏避雨,冬避雪之时穿用者。包括雨衣,雨裳。形制与常服同。多用羽缎、油绸为之。二品以上用红色,二品以下用青色。
官名。金司天台内部机构有三式科,司其事者员额四人。元司天监沿置,设管勾二人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。诸房各设二人,比五品敕吏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土训置,北周沿置。为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,下设土训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
选举制度。明朝科举制度,凡儒士可不经府、州、县学,直接参加乡试。
御史中丞与侍御史知杂事(知杂侍御史)合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