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临朝的礼仪制度。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废止秦仪法,群臣无所约束,故命叔孙通制订朝仪。通与其弟子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。高帝七年(前200) 长乐宫成,诸侯群臣依新订朝仪朝贺十月,无喧哗失礼。刘邦叹:
见“军机大臣”。
即“河南尹丞”。
官署名。元朝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。世祖时设于路以上(亦有设总摄司者),统辖僧录司、僧正司、都纲司,掌理僧尼词讼。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,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。长官为总统,下设书吏、公使人等。武宗至大四年
官名。清朝工部火药局主管。掌局事。雍正三年(1725)设二人,一由大臣中钦派,一由本部尚书、侍郎内简派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
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掌铨查六宫。三品。
官名。北魏前期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正八品上,后期未见。
官名。 又称“左”。战国齐置。 主管陶质量器制作。《季木藏陶》第八○页第八号:“王孙陈棱立事岁, 左里, 毫豆。”
官署名。秦朝已设。西汉沿置,职掌制作郊祀宗庙音乐及采择民间歌谣,管理宫廷歌舞艺人,制作乐器。隶少府。(一说初隶太常所辖太乐令,武帝时始分立,改隶少府)武帝时规模较大,置于上林苑中。设令一员、丞三员,又
即“三司都理欠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