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武昌左部督

武昌左部督
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(245),分武昌为左、右两部,各设督一人,统兵马,职权颇重。左部掌武昌下游军务,薛莹以选曹尚书、领太子少傅迁此。


官名,三国吴置,自陆逊死后,诸葛恪代逊,孙权把武昌分为左右两部,各置督一人,掌驻军防各。武昌上至蒲圻为右部,由吕岱掌领;自武昌以下为左部,由薛莹任部督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薛莹传》:“何定建议凿圣谿以通江淮,皓令莹督万人往,遂以多盘石难施功,罢还,出为武昌左部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宪郎中

    官名。即刑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 改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复名刑部郎中。

  • 延庆宫使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总领延庆宫军民之政,为延庆宫长官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侍中等职。

  • 典寺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管理佛教寺庙僧侣。《魏书·王琼传》: “太和九年 (485),为典寺令。”北齐沿置,为鸿胪寺典寺署长官。

  • 五侯九伯

    官名合称。五侯指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诸侯,九伯指九州之方伯。五侯九伯是泛指五等诸侯和九州方伯。《汉书·诸侯王表第二序》:“太公于齐,亦五侯九伯之地。”注:“臣瓒曰:《礼记·王制》云:五国以为属,属有

  • 右祗候郎君闸撒钺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著帐郎君院官员,掌右祗候郎君之禁卫者。

  • 景科

    丙科。汉朝考取官吏分甲、乙、丙等科,唐朝讳“丙”,改“丙”为“景”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射策甲科,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。”唐人颜师古注曰“《汉书·儒林传》岁课甲科为郎中,乙科为太子舍人,景科补文学掌故

  • 族中承袭佐领

    清朝八旗世管佐领之一。又称“族中承管佐领”。凡兄弟一同带来人丁编立及族人合编之佐领,或无根由佐领经一家管过五世以上者,佐领员缺于族人中通行拣选世管,名为族中承袭佐领。

  • 北主客曹尚书

    官名。西汉尚书分为四曹,有主客曹。掌羌胡朝贺,法驾出则护驾。东汉分南、北,故置北主客曹尚书。官名,东汉置,为北主客曹长官,掌羌胡朝贡。西汉成帝初置尚书四人,分为四曹: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;二千石曹尚书主

  • 太原令

    官名。唐制为赤县令之一。参见“赤县令(1)”。

  • 东院王

    西夏诸王位之一。在师位、中书位、枢密位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