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比部司

比部司

官署名。魏晋尚书有比部曹,《隋书·百官志》记其职掌为“掌诏书律令勾检(稽核)等事。”至隋为刑部四司之一。隋初比部司的主官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比部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一人,从六品上。掌勾会内外赋敛、经费、俸禄、公廨、勋赐、赃赎、徒役课程、逋欠之物,及军资、械器、和籴、屯收所入。实际上是审计的职务,但因随有行政处分,故隶属于刑部。所属有主事四人,令史十四人,书令史二十七人,计史一人,掌固四人。宋初比部司置判司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凡勾会内外赋敛、经费、出纳、逋欠之政,都归三司勾院磨勘理欠司,本司无所掌。元丰改制,始以郎中、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。掌审核内外帐籍。凡仓库、场务出纳在官之物,按月按季按年加以审查,并稽核百司经费,决定是否予以勾销。司内分五案,置吏一百零一人。金元六部不分司。明清刑部按地域分司,均无比部司之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年旗公署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八旗的联合组织。掌八旗会理之事。每年终,将八旗已结、未结及其他年例之事向皇帝汇报。简派各旗都统或副都统八人为直年旗大臣,并选派各旗司员若干协理事务。任期均为一年,岁终更换。

  • 燕京路总管大兴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太祖十年(1215)蒙古军占领金中都,改名燕京,置燕京路总管大兴府管理市政,隶燕京行尚书省。

  • 机密

    机要职务或机要部门的通称。唐朝初年,指挥军事于禁中,遂以“机密”二字名官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 中,非三省长官行宰相事,加专典机密衔。

  • 官署有用坊作名称的。隋朝太子官署有左?椅婪弧⒛诜弧⒚畔路弧⒌涫榉弧⒌渚坏取<端迨椤ぐ俟僦小贰L瞥庸偈粲刑幼蟠悍弧⑻佑掖悍唬幽诜坏取<毒商剖椤ぶ肮偃贰�

  • 麦仓中土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,掌大、小麦的收藏和保管,下设麦仓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

  • 都麯院

    官署名。负责造曲供内酒坊用,也出卖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九·光禄卿》。

  • 巡抚使

    使职名。高宗仪凤元年(676)遣使分道巡抚,以宰相来恒为河南道巡抚使、薛元超为河北道巡抚使、尚书左丞崔知悌为江南道巡抚使。五代仍置,以朝官为之。官名。唐时曾以狄仁杰为巡抚大使。宋淳化四年(公元993年

  • 典北牢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北王府典官之一,掌监狱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

  • 民政部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民政部之次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,改巡警部侍郎设。正二品,左、右各一人。佐尚书执掌本部一应事务。宣统三年(1911),改副大臣。

  • 中允

    官名。太子左春坊次官,为左庶子副贰,协掌东宫侍从赞相、驳正启奏。唐太宗贞观(627—649)初改中舍人置,员二人,正五品下。高宗曾改名内允、左赞善大夫,寻复旧称。中宗始用庶姓,以其职比门下侍郎。辽朝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