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平屯田总管府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设。掌北京采木人三千于永平路马城县(今河北滦县南)屯田事。隶大司农司。秩从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昌国、济民、丰赡三署,各置署令、署丞一员。
官署名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以北京采木者三千人,屯田于永平路马城(今河北滦县南),始建本府,隶大司农司,秩从三品。设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知事各一人,司吏四人。下辖昌国、济民、丰赡三署,均置署令、署丞、直长各一人,吏目、吏各二人。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设。掌北京采木人三千于永平路马城县(今河北滦县南)屯田事。隶大司农司。秩从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昌国、济民、丰赡三署,各置署令、署丞一员。
官署名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以北京采木者三千人,屯田于永平路马城(今河北滦县南),始建本府,隶大司农司,秩从三品。设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知事各一人,司吏四人。下辖昌国、济民、丰赡三署,均置署令、署丞、直长各一人,吏目、吏各二人。
满语。意为“大臣”。
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女官时置,无定员,六品。
官名。北齐置,掌禁卫,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从七品。隋属太子左、右卫,员十人,品同北齐。东宫武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右卫坊率的属官。隋沿置,属左右卫率府,员额各十人。参见“左右卫坊率”、“左卫率府”。
官名。清置,见“御茶膳房”。
官名。南宋绍兴十年(公元1140年)置,为贴职之一。
官名。明代于光禄寺置司牧局,掌牧养牲畜之事。主官有大使一人,从九品。嘉靖七年(公元1528年)废。
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为边远州属官,有以侯爵担任者。见《梁书·张缅传》、《陈书·岳阳王叔慎传》。
官署名。唐朝宴劳少数族政权或外邦使者之所。玄宗天宝十三载 (754) 令鸿胪寺勾当检校,宪宗元和九年(814)置于长兴里之北; 以礼宾使主其事,引对番客。宋朝掌回鹘、吐蕃、党项、女真等朝贡馆设及互市、
官名,东汉置,即灌谒者,详“灌谒者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辽阳路诸司之一。控扼高丽,统领卢、归、苏、复等州兵马。亦称“南女直详稳司”、“汤河详稳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