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药局都提点
官名。辽置,见“汤药局”。
官名。辽置,见“汤药局”。
宋代京官和选人是差别较大的两个官员阶层,京官的升迁用磨勘法,而各级选人升迁阶官, 只称循资, 不称磨勘。各级选人考满,须有京官举主五人,其中必须有本路转运使、转运副使或提刑使方可磨勘改换京官。升入京朝
吏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每旗置屯达,意即村长,受札萨克之命,处理村内之事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为南京诸司之一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西掌客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即“京削”。宋代高中级官员荐举选人改为京官的奏状,即“京削”,见该条。
见“印经提举司”。
学官名。明清两朝的州学都设学正一官,掌教诲训迪所属学校学生。见《明史·职四·儒学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儒学》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酒局长官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奉宸苑之长官。掌各处苑囿禁令,以时修葺,以备皇帝临幸。雍正六年(1728) 设。正三品。乾隆十四年 (1749)额定二人,由侍卫补授一人,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。官名。清朝设此官,掌管皇室
即“哈思呼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