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省会警察局

省会警察局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民国二十五年(公元1936年)七月二十五日行政院公布《各级警察机关编制纲要》规定各省省会地方应设省会警察局,受省警务处或民政厅的指挥、监督,掌省会警察事务。依照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内政部公布《省会警察局组织暂行规程》的规定,设局长一人(但各省有另行呈准设立副局长者),秘书一至三人;局内分设总务、行政、司法三科及督察处,必要时增设外事科及其他专管科,每科各设科长一人,共设科员九至二十人,督察处设督察长一人,督察员三至十六人。局内并得设办事员八至十六人及雇员若干人。省会警察局得分区设置分局,每分局设局长一人,局员一至三人。警察分局得就管辖区域内酌设警察分驻所及派出所,并划分警管区,以巡官、长、警分别负责警管区内的警察事务。省会警察局并设有消防队、侦缉队、交通警察队及警察训练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面都林牙

    官名,辽朝置,属大林牙院,掌文翰之事,其佐官有北面林牙承旨、北面林牙、左林牙、右林牙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,参看“北院”条。官名。辽置,为大林牙院的长宫。见“大林牙院”。

  • 行书佐

    官名。即王府、州郡所置行参军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唐高祖武德(618-626)初复名行参军。官名。隋初,州置行参军,不署曹,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罢郡,以州统县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炀帝

  • 军帅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及地方之职官。起义之初即设,每军一人。负责平时训练及战时督战。以前、后、左、中、右及一至十九之数编次系衔,如前一军军帅、后六军军帅等。另有职同军帅,恩赏军帅,数不可考。地方则以一万三

  • 计部员外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右六司计部次官,位郎中下。

  • 水军万户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惠宗至正十三年(1353 )为镇压元末农民起义军于昆山置,统领水军。其后,于镇江等地亦续置,迄于元亡。官署名。元至正十三年至十五年(公元1353~1355年)间,陆续于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县)

  • 流外出官法

    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规定。即“年劳补官法”,见该条。

  • 礼院修撰官

    官名。唐朝太常礼院置,一员,德宗贞元七年 (791) 停,九年复置,成为定制。

  • 主管宫观

    宫观官名。南宋改管勾宫观置。

  • 光初主簿

    官名。隋朝诸州、郡、县属官。

  • 常从郎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设谒者台后置,五十员,正九品,寻改为登仕郎,量事大小,受命出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