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
官署名。设于元成宗大德八年(1304),掌伊利汗哈赞位下事,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二员,总管,同知、副总管、知事各一员,官吏均由伊利汗选用。下辖东局织染提举司,秩从五品。
官署名。元大德八年(公元1304年)始置,秩正三品,属兵部。掌哈赞大王位下事,官吏都由王选用。置达鲁花赤二人,总管、同知、副总管、知事、提控案牍各一员,令史四人,译使二人,奏差二人,典吏一人。下辖东局织染提举司,置达鲁花赤、提举等人。
官署名。设于元成宗大德八年(1304),掌伊利汗哈赞位下事,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二员,总管,同知、副总管、知事各一员,官吏均由伊利汗选用。下辖东局织染提举司,秩从五品。
官署名。元大德八年(公元1304年)始置,秩正三品,属兵部。掌哈赞大王位下事,官吏都由王选用。置达鲁花赤二人,总管、同知、副总管、知事、提控案牍各一员,令史四人,译使二人,奏差二人,典吏一人。下辖东局织染提举司,置达鲁花赤、提举等人。
西汉宫中女官名号。秩与百石类似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皆视百石。”1、大臣们共同执政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召公、周公二相行政,号曰‘共和’。共和十四年,厉王死于彘。”2
官名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初置,属大鸿胪,据《汉仪注》,别火为狱令官,主治改火之事。新莽时改隶典乐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,为大鸿胪属官,掌狱中改火事,有丞。西汉置,东汉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
车师后部司马,即汉朝驻车师屯护军的司马,属戊己校尉,掌护卫车师后部等国。车师分前后两部,各有王自行其政(见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)。《后汉书·孝顺帝纪》:“夏四月丙寅,车师后部司马率后部王加特奴等掩击匈奴
官署名。明朝锦衣卫所属机构。成祖时分原锦衣卫镇抚司为南、北二司,北司专掌诏狱。宪宗成化 (1465—1487) 间始置北镇抚司印,狱成专达皇帝,不须通过锦衣卫官,锦衣卫官不掌诏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。
官名。宋朝置,为大礼五使之一,以宰相或亲王充任。参见“大礼五使”。官名。宋代行南郊等大礼时置,以宰相充任,参掌大礼,事毕即罢。
官署名。原名内务部,民国十七年改称内政部,属行政院,掌管全国内务行政事务。下设总务、民政、警政、地政、礼俗五司,及统计处。设部长一人,总理部务;另有政务次长、常务次长各一人。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其
元代工部所属机构。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置大都皮货所,延祐六年(公元1319年)置通州皮货所,各有提领、大使、副使一人。
官名。北宋皇帝巡幸则置,为行宫长官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宫都总管。官名。辽置,有的属行宫都部署司,掌行在行军诸斡鲁朶(宫卫、近卫军)之政令,属行宫诸部署司的,掌行在诸宫之政令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农事之官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 “水潦盛昌,命神农将巡。”高诱注: “昔炎帝神农能殖嘉谷,神而化之,号为神农。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。”
官名。金朝都水监属官。设于怀州(今河南沁阳),辖怀州、孟津、孟州及城北四埽,并兼沁水事。人选由都水监廉举,领有埽兵约二千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