籍田令丞
官名。籍田为皇帝亲耕之田。《汉旧仪补遗》:“春始,东耕于籍田……百官皆从,皇帝执耒耜而耕,天子三推,三公五,孤卿十,大夫十二,士、庶人终亩。”西汉大司农所属有籍田令及丞,掌管皇帝亲耕的仪式与籍田的管理,以籍田所出的谷物作为祭祀天地宗庙的粢盛。东汉与魏省,晋武帝太始中复置,令丞各一人。东晋省,宋元嘉中又置,齐、梁陈均有令丞各一人,北齐于司农寺置“籍田署令丞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籍田为皇帝亲耕之田。《汉旧仪补遗》:“春始,东耕于籍田……百官皆从,皇帝执耒耜而耕,天子三推,三公五,孤卿十,大夫十二,士、庶人终亩。”西汉大司农所属有籍田令及丞,掌管皇帝亲耕的仪式与籍田的管理,以籍田所出的谷物作为祭祀天地宗庙的粢盛。东汉与魏省,晋武帝太始中复置,令丞各一人。东晋省,宋元嘉中又置,齐、梁陈均有令丞各一人,北齐于司农寺置“籍田署令丞”,见该条。
南朝宋初置太子冗从仆射七人,太子旅贲中郎将(职如虎贲中郎将)十人,合称太子二将,掌东宫护卫。南齐无冗从仆射而有太子常从虎贲督。梁陈之制同宋。
①汉朝西域副校尉简称。②散官名号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武散官,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、振威、致果、翊麾、宣节、御侮、仁勇、陪戎八校尉及八副尉,其上阶为校尉,下阶为副尉。后代沿此制。宋朝有进武、
见“视学官”。官名。清末于学部置视学十二人,专任巡视京外学务。北洋政府于教育部、各省、县教育行政机关均有设置,国民党政府时期改为督学。
将军名号,一般说将军皆掌领兵征伐,而此将军只是一个封号,而不领兵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……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,赏赐甚多,以客礼礼之。”
官名。清朝太仆寺之属官。额设四人,正五品,于护军校内补授。协两翼总管综治马政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参见“马厂总管”。
官名。西周置。 掌王旗帜。 《吴方彝》: “册令吴司众叔金。”《逸周书 ·克殷》孔晁注: “旗色白,故字为。”军中掌旌旗之官。西周设置,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契丹、奚、汉、渤海四军之渤海军。
官名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置。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班,地位仅高于偏、裨将军。
官署史,即光尉大夫办公的官署,在长安城南。见《三辅黄图》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。见“军中典官”。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督造旗帜及填写旗字。分设于朝中与军中,朝中的为天朝典官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;军中的为各军典官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