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果校尉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正七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秩均为正七品上。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正七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秩均为正七品上。
官名。辽置,为总领内外厩马司的主官,见“总领内外厩马司”。
官名。北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改入内内侍省都知置,为入内内侍省长官。
同“大政”。西周春秋时期称执掌国政的正卿大臣。《逸周书·尝麦》: “众臣咸兴,受大正书,乃降。大史䇲刑书九局以升, 授大正。”参见“大政”。
辽朝官署名。即“南枢密院”。
官名。隋置,掌斥候伺奸非,分左右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
官名。东汉隶少府,掌管御用文具,尚书台财物、封泥等。有丞一员。秩六百石。灵帝时曾令其监修渠道。原任用士人,桓帝永寿三年 (157)初以小黄门为之,东汉末仍用士人。晋、南朝改隶光禄勋(光禄卿)。北齐为光
官名。春秋时齐国野鄙中的遂以十卒为乡,置乡帅以管理之。参见“卒帅”。
唐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的后代为褒圣侯。见《新唐书·礼乐志五》。
官名。西晋置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西晋武帝太康五年(284),罢宁州,置南夷,以天水李毅为校尉,持节,统兵镇南中,统五十八部夷族都监行事。”立府,设长史,司马、参军等僚佐。可举秀才、廉良,职掌与刺史
官名。金置,秩从八品,掌南京柴炭规运积储之事。佐官有副使,秩正九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