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迭儿局总管府
官署名。元宪宗(1251—1259)朝置。属工部。管领诸色人匠造作等事。“茶迭儿”,蒙古语,意为庐帐。宪宗后定置府官,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诸司局、收支库。
官署名,元宪宗时置,属工部。管领诸色人匠造作之事。“茶迭儿”蒙古语,意为庐帐。总管府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知事、提控案牍各一人,司吏四人。直辖机构有二:诸司局;收支库,掌出纳造作之物。
官署名。元宪宗(1251—1259)朝置。属工部。管领诸色人匠造作等事。“茶迭儿”,蒙古语,意为庐帐。宪宗后定置府官,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诸司局、收支库。
官署名,元宪宗时置,属工部。管领诸色人匠造作之事。“茶迭儿”蒙古语,意为庐帐。总管府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知事、提控案牍各一人,司吏四人。直辖机构有二:诸司局;收支库,掌出纳造作之物。
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七年 (1074) 始置,隶大理寺,掌助理详断官之事。在任满二年以上。通计历任成四考,有举主二人,即转合入京朝官。
监狱名。五代时附设于马步院。见“马步院”。
官署名。唐朝东宫置,有率一员、副率 一员,掌千牛供奉之事,有长史及录事、兵、胄参军事,又有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、备身、主仗等官属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为右奉裕卫,并改千牛备身名奉裕,咸亨元年(670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员外郎”。
明清吏部铨选制度。亦称抽签,乃选授官员方法之一。明朝选官初用拈阄之法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倪斯蕙创议掣签法,由候选者自行抽签,以定选授先后。吏部尚书孙丕扬奏准实行。清朝沿用此法,凡月选官员均抽签定
官署名。见“尚乘寺”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省会警察局督察处的主官,掌督察内外勤务。参见“省会警察局”。
官名。①春秋时宋国置。掌田猎时报告禽兽踪迹。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迹人来告曰:‘逢泽有介麇焉。’”②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掌王畿内田猎之地政令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迹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史
兵部驾部司次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置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复旧,员一人,从六品上。高宗、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舆员外郎、司驾员外郎,寻各复旧。五代因之。北宋
官名。 隋炀帝始置, 为宫廷女官, 二十四司之一。员二人,从六品。属尚食局,掌给宫人廪食、薪炭。唐朝改正六品。宋、金、明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 后归其职于宦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