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计吏

计吏

见“上计吏


官名,汉置,为“主计吏”的简称。战国时期和秦汉两朝,郡守和王国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国的人口、钱粮、赋税、垦田、盗贼、狱讼等“计划”预先送朝廷,到年终再总结汇报执行情况,这执行情况的汇报本子称“计簿”,送“计簿”汇报称为“上计簿”。初为郡守、王国相亲带“计簿”汇报,后改为以郡丞、王国长史为“使者”汇报,这送“计簿”汇报情况的“使者”称为“上计吏”,简称“计吏”;那随行的下属官吏称“上计掾史”,简称“计掾”或“计史”。《后汉书·张堪传》:“帝尝召见诸郡计吏,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。蜀郡计吏樊显进曰:‘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,其仁以惠下,威能讨奸。前公逊述破时,珍宝山积,捲握之物,足富十世,而堪去职之日,乘折辕车,布被囊而已。’帝闻,良久叹息,拜显为鱼复长。方征堪,会病卒,帝深悼昔之,下诏褒扬,赐帛百匹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信寺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长信寺的主官,见“长信寺”。

  • 掌书记

    官名。唐中宗景龙元年 (707)行军则置,玄宗开元元年 (713)方镇节度使府置为幕僚,掌起草朝觐、聘问、慰荐、祭祀、祈祝之文与号令、及使府升绌之事。五代各方镇皆以重金聘求。观察使府亦置。辽朝节度使亦

  • 左觉义

    官名。明清僧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释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一人,从八品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定设一人,亦为从八品。依例升迁右讲经,缺出由右觉义升补。

  • 中书后省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,改中书外省置。参见“中书门下后省”。

  • 太子右清道率府率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右清道率。

  • 司会上士、中士、旅下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司会中大夫”。

  • 科布多理事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见“库伦理事官”。

  • 二帝三王

    二帝指唐尧虞舜。三王指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。也有说指周武王的。《汉书·杨雄传上》:“二帝三王,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,御宾客,充庖厨而已,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。”注:“应劭曰:二帝,尧

  • 禄讬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主牛,以清平官、酋望、大军将兼。

  • 礼部右侍郎

    官名。明、清礼部之副长官。明朝始设,一人,正三品,与左侍郎同佐尚书掌部务。清沿明制,定满、汉各一人,从二品。宣统三年 (1911),礼部改为典礼院,遂废。详“礼部左侍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