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部落联盟大酋长

部落联盟大酋长

即部落联盟的首领,其主要职务是军事统帅和主祭。传说中的颛顼、帝喾都是中国古代前期部落联盟的首领;尧舜禹为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。大酋长的产生,本是通过部落联盟的推选,即所谓“禅让”,但是在后期部落联盟时,“掠夺战争加强了最高军事首长以及下级军事首长的权力;习惯地由同一家庭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,特别是从父权制确立以来,就逐渐变为世袭制,人们最初是容忍,后来是要求,最后便僭取这种世袭制了;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的基础定下来了”(恩格斯:《家庭·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)。禹时农业进步和军事胜利,部落中财富增加,奴隶成为一种重要的财产。部落显贵地位的日益加强,加速了军事民主制度的瓦解。禹的势力较大,私有财产较多,所以儿子启继位后,敢于废除大酋长“禅让”的惯例,自称“夏后”,建立夏朝,实行王位世袭制度。从大酋长的禅让到王位的世袭,成了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部郡从事

    官名,为“部郡国从事”的省称,详“部郡国从事”。州吏名。两汉司隶校尉与部刺史所属有部郡国从事史,魏晋沿置,称为部郡从事,为州刺史所属,职在检察一郡行政,即藩王之在境内者亦兼察之,其权甚重,不得用本郡人

  • 京通各仓监督

    清制。京仓十四,城内八个,城外六个,内贮八旗三营兵食马豆。通州二仓,内贮王公百官俸米。其主官称监督,掌管仓务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京通各仓监督》。

  • 百尹

    周朝称各官府的正长。《尚书·周书·顾命》:乃同召“师氏、虎臣、百尹、御事。”

  • 右司政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官,置一人,居左右平章事下,比唐朝尚书仆射。

  • 典驽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二四一《都尉》条引《魏略》: “积弩都尉,秩比二千石,后更为典弩都尉。”

  • 郎中柱下令

    官名。西汉置。据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,汉五年 (前202) 山都贞侯王恬启曾任此官。官名,西汉置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山都贞侯王恬启,汉五年为郎中柱下令,以卫将军击陈豨,用梁相侯。”注

  • 典戎校尉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凉置。掌管少数民族事务。索泮以中垒将军,西郡、武威太守兼此,总管该地区军政事务。见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。

  • 卒正

    官名。① 领兵将官。汉武帝时,左将军荀彘出辽东,其属有卒正。②新莽郡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长官。天凤元年(后14),王莽据《周官》《王制》之文置卒正、连卒、大尹,职如太守。以侯典郡称卒正。1、官名,西汉武帝

  • 孤稳斡鲁朵

    即“崇德宫”。

  • 府军前卫

    卫名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)始置,为京卫中上直亲军卫之一。设指挥使五人,指挥同知十人,指挥佥事二十人,卫镇抚十人,统所二十五。掌统领幼军,轮番带刀侍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