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镇抚使司

镇抚使司

官署名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(1130)置,分领京畿、湖北、淮南、京东、京西诸镇。设镇抚使为长官,其属有参议官一人,书写机宜文字一人,干办公事二人,许长官奏辟。后废。南宋末年复置。参见“镇抚使”。


官署名。南宋置,为镇抚使的官署,简称镇抚司。南宋初,因宰相范宗尹的建议,在与金、伪齐接壤的淮南、京西、湖北等路分置镇抚使,统辖若干个府州军,并兼驻在州的知州。如赵立曾任楚、泗州、涟水军镇抚使,兼楚州知州。镇抚使掌辖区内的兵、民、财诸政,而茶盐之利仍归朝廷。其后各镇抚使或阵亡或降金或反叛,或失地,遂废。南宋末期曾一度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伯

    即“四岳”。唐代贾公彦《周礼正义序》:“四岳,四时之官,主四岳之事;始羲和之时,主四岳者谓之四伯。”《国语·周语》注:“四伯,谓四岳也,为四岳伯,故称四伯。”

  • 尚药局奉御

    官名。即尚药奉御。

  • 团练

    清代的地主武装,与保甲相辅而行,由各地士绅自行发起,征集壮丁,编制成团,用兵法训练,用以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。

  • 广文

    明、清对儒学教官之别称。

  • 乡正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

  • 立法院院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立法院的长官,员额一人。其职权为:一、提请国民政府任免立法委员;二、为立法院会议主席。凡会议召集、议事日程的核定,议案的整理,均属院长职权;三、指挥监督院务及其所属机关;四、国

  • 理藩院满档房

    清理藩院内部机构。又名清档房。掌办理藩院奏折并管理本院官员题缺出差之事。设堂主事满一人,蒙古三人;笔帖式满四人,蒙古十人;经承四人。

  • 却胡都尉

    官名。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,员一人。官名,汉时西域龟兹国有此官,主要负责抵御匈奴的入侵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,参看“却胡君”条。

  • 奉觯

    官名。觯为古代酒器。隋唐于光禄寺良酝署置奉觯,隋制一百人,唐制一百二十人,掌宴会或祭祀时所用的酒器。

  • 左右至灵

    道官名。明清置,属道录司。秩正八品,左右各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