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门尉

门尉

官名。战国置,为守门之吏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门尉昼三阅之”。秦汉沿置,隶宗正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 “芒侯耏跖,以门尉前元年初起砀,至霸上,为定武君”。《百官公卿表》: 宗正,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”,“有诸公主家令、门尉皆属焉”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于左、右监门府增置左、右门尉一百二十员,分左、右,正六品,与门候分掌门禁守卫。金朝南京(今河南开封)十四门置,从七品,有副尉。


战国时为守门吏,秦汉及后世为守门武官,领兵,掌门禁守卫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门尉昼三阅之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宋燕相齐见逐,罢归之舍,召门尉陈饶等……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宗正》:“属官有都司空令丞、内官长丞。又诸公主家令、门尉皆属焉。”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芒侯耏跖,以门尉前元年初起砀。”隋朝十二卫左右监门府有左右门尉120人,为正六品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下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开封府尹

    官名。五代以开封为京都,始置。宋初沿置,以亲王充任,从三品,为开封府行政长官。其后不置,而以权知府事领其职。徽宗崇宁三年(1104),复置一人,以文臣充,位在六曹尚书之下、侍郎之上。北宋亡,遂废。官名

  • 归汉都尉

    官名。西域车师前国等置,员一人,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车师前国置。都尉与校尉为同级军官,位在将军下,掌领兵镇守或宿卫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车师前国》:“辅国侯、左右将、都尉、归汉都尉、车师君

  • 掌醢署正

    官名。明、清皆置,为掌醢署长官。详“掌醢署”条。

  • 平头部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掌平头部。见“平头部”。官名。北齐典农署令所属,掌管平头屯田耕种事务。平头,地名。

  • 羽林官

    羽林官指羽林骑或羽林郎。参看“羽林士”、“羽林郎”、“羽林骑”条。

  • 赤眉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东汉初置,以耿訢为之。见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。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邓寇列传》:“于是以韩歆为军师……耿訢为赤眉将军,左于为军师将军,引而西。”

  • 宣抚司副使

    官名。宋朝宣抚司之副职。或佐宣抚使掌宣布威灵,抚绥沿边地区及统率一路至数路军旅,或任宣抚使职事。元朝为地方行政机构宣抚司之职官,位同知之下,协掌司事。明清沿元旧称,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,武职。系土官官署

  • 征庸

    应征出仕。《尚书·虞书·舜典》: “舜三十征庸”。孔安国传:“言其始见试用。”

  • 左右翼铁匠局

    官署名。清置,每翼二局,为八旗办理共同事务的机构。特派副都统二人(每翼一人)主管之,下设参领二人,散秩官二十四人,骁骑校二十四人,管理两翼四局匠役打造各种军器。

  • 参政院

    北洋政治时期违反《临时约法》的非法议会之一。成立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六月二十日,是根据约法会议制定的《参政院组织法》而产生的。参政院的性质,依《新约法》的规定是:“应大总统之咨询,审议重要政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