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黄帝

黄帝

黄帝部落的首领称号。传说中的黄帝,是在我国北方发展起来的一些氏族和部落的祖先,与炎帝后裔共工同时。黄帝号有熊氏,又号轩辕氏、缙云氏。这是许多氏族、部落融合到黄帝部落的反映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记黄帝同蚩尤和炎帝后裔共工作战的时候,曾经训练熊、罴、貔、貅、䝙、虎参加战斗,实际上就是这些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组成了黄帝的部落,所以叫做有熊氏,则是因熊氏族在这六个氏族中居首位的缘故。从黄帝的另一个号——缙云氏,来推测“黄帝受命得景云之瑞”(见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服虔注),以云名官,有青云氏、缙云氏、白云氏、黑云氏、黄云氏诸名,称为“云师”,疑亦为黄帝部落诸氏族首领的称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醢令

    官名。隋朝光禄寺掌醢署长官,置一员,从八品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升为正七品。唐朝沿置,一员,正八品下。掌供醯醢之属而辨其名物。北宋初存其名,极少除授。明洪武八年(1375)改光禄寺为光禄司,置为

  • 三品院

    官署名。唐代武则天为了处置三品以上的犯官特设的司法机关。见《资治通鉴》唐长安元年“舍于三品院”注。

  • 左大都尉

    匈奴官名,汉朝时匈奴有此官,位在诸王和左右大将之下,在左右大当户、左右骨都侯上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置左右贤王、左右谷蠡、左右大将、左右大都尉、左右大当户、左右骨都侯。”各有分地,其民逐水草而迁移。

  • 羽林监

    官名。东汉置羽林左、右监。三国魏(一说晋)省其一,置羽林监,掌宿卫送从。东晋哀帝兴宁二年(364)置。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(420)复置。齐、梁、陈及北魏、北齐沿之。西晋领营兵,东晋无复营兵。铜印墨绶,

  • 爵五等

    即五等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详“五等爵”条。

  • 河阴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河阴县的主官。北魏迁都洛阳以后,河阴县与洛阳县地位相当,称为二县。乾隆时官修《历代职官表》卷三十二《顺天府》“北魏”条按: “魏之河阴令亦得视洛阳,称为二县,则如今大兴、宛平之并为京县

  • 外卫

    明朝卫所制度。南、北两京各卫之外的卫所总称。各统于都指挥使司、行都指挥使司或留守司。参见“卫”。

  • 发运副使

    见“发运司”。

  • 山东行枢密院

    官署名。简称山东行院。元世祖至元九年(1272)由山东统军司改置,掌管山东诸军。设行枢密院副使、判官等职。至元十年,改为淮西等路行枢密院。顺帝至正十八年(1358)复置山东行院,掌山东诸军征讨、屯田等

  • 邑侯

    县令的别称。汉制,诸王封国相当郡,侯国相当县,故县令有邑侯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