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书左丞
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置,为中书省主要官员。与中书右丞并称“左右辖”,佐宰相处理政务,位居执政,正二品。初员数不定,至顺元年(1330)定员一人。行中书省亦置,员额、品阶同中书省。明初沿置,旋废。
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置,为中书省主要官员。与中书右丞并称“左右辖”,佐宰相处理政务,位居执政,正二品。初员数不定,至顺元年(1330)定员一人。行中书省亦置,员额、品阶同中书省。明初沿置,旋废。
?—1260又译阿蓝带儿、阿蓝䚟儿。 元宪宗蒙哥的亲信大臣、大必阇赤。宪宗元年(1251),以副贰佐晃兀儿守和林。七年,任陕西行省左丞相,与参知政事刘太平等到陕西、河南钩考钱谷,设钩考局
官署名。元代置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1288)。掌香药、纸扎诸物。属户部。
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)增设谒者台后置,五十员,正九品,寻改登仕郎,量事大小,受命出使。
又称宁惠子。春秋时卫国大夫。卫献公十八年(前559),卫献公召他与孙林父共食,二人皆往等待,见日已晚尚不见召。而献公又去射猎,二人又侍从之,屡遭献公轻慢。遂愤而与孙林父攻逐献公,献公奔齐,他与林父共立
书名。清吴骞撰。二卷。乾隆五十一年(1786)成书。记载阳羡(今江苏宜兴)名陶,特别是紫砂陶情况。今有拜经楼刻本、道光十三年(1833)吴江沈氏世楷堂刊本、光绪十一年(1885)会稽章氏刊本及光绪十五
地名。在今山西朔州市马邑北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二年(1369),元兵围大同,李文忠次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,即此。
丛书名。清章学诚撰。五十一卷。道光间,王宗炎、章华绂先后编次,1922年吴兴刘承干辑补刊刻,收入《豫恕堂丛书》。内有《文史通义》、《校雠通义》,及方志论、《湖北通志检存稿》,与人论学书等文集札记,末附
唐时西山八国诸羌之一。居今四川茂汶县境。贞元九年(793)其王弟邓吉知随东女国王汤立悉入朝,授以试太府少卿兼丹州长史。按唐之丹州隶关内道,故治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,去西山甚远,疑为茂州都督府所辖冉州之误
管形火器。清制。炮身为铜或铁制。康熙时先后铸铜龙炮、金龙炮、龙炮。重一百至三百多斤,长四至六尺,装药二至八两,弹重五至十六两不等。龙炮有双轮炮车或四足炮架,炮身锲龙凤花纹,清帝亲征时才得使用。
854—904唐贝州武城(今山东武城西)人,字昌遐,一说字垂休。乾符进士。累迁御史中丞。景福二年(893),为宰相。与朱温相结,欲倚之除宦官。屡罢政事,均以朱温支持再起,先后四拜宰相,时号“崔四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