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禹
即“禹”。
即“禹”。
见“南汉书”。
两晋及南朝宋时南方著名冶铁中心之一。在武昌县东南(今湖北武汉南),因山置冶,山名冶塘(一作冶唐)山。其时与梅根冶齐名。后建康(今江苏南京)东冶地位日隆,跃居冶塘之上。
官名。秦置,属卫尉,为旅贲令副贰。入汉因之,景帝初更属中大夫令,后元元年(前143)复属卫尉。东汉省。
唐末党项人。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弟。任行军司马。文德元年(888)攻取鄜延,自称保大军节度使留后。旋授鄜、坊、丹、瞿等州观察使,检校司徒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乾宁二年(895)以邠宁北面招讨使之职参
元代诸王封号,授龟纽银印。至大四年(1311)帖木儿不花受封。至顺元年(1330),又封木华黎五世孙乃蛮台。
书名。清沈佳撰。十卷,《续录》二卷。仿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之例,编次明代儒者,所录始于叶仪,讫于金铉,共七十五人,附见者七十四人。《续录》所记,自宋濂至黄淳耀,共五十九人,附见者九人。各叙生平行事,
古族名。居古乐浪地。《逸周书·王会》载周成王时,曾参加成周之会,并以“在子”(一种特殊的鳖)为献。
即“韦曜”。
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。谷长四百余里。或专指北口。为关中与汉中间交通要道。三国魏正始五年(244)曹爽率军自骆谷入汉中;景元四年(263)钟会分兵从骆谷趋汉中伐蜀,皆即此。唐武德七年(624)复开骆谷道,
唐宋时外侨之聚居地。广州蕃坊约起于中晚唐之际,位于珠江下游处(今广东广州光塔路一带)。坊内有传为伊斯兰教徒集资兴建之怀圣寺和光塔。侨居外商数以万计,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。置坊长一人,以蕃商为之,掌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