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“大唐西域记”。
官署名。清代乐部所属二署之一,专司郊庙祠祭奏乐事务。顺治元年(1644)设神乐观,乾隆八年(1743)改观为所。十九年,改为神乐署,提点改为署正,知所改为署丞。下置协律郎五人,司乐二十五人,乐生百八十
以在唐水之曲,山高岸险而名。西汉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应为安险侯,后改为县。治今河北定州市东南。属中山国。东汉改为安熹县。
?—747唐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隋炀帝玄孙。沉毅有才干。开元中,为汝阳令。擢监察御史、侍御史,专知太府出纳。二十一年(733),议诸州纳物如有污伤,则令本州折价赔钱,买轻货送京师。天宝二年(743)
即“洋钱”。
?—1634明人。天启间以小校从军,积功至副总兵,加署都督同知。崇祯三年(1630)破定番苗。七年,从五省总督陈奇瑜镇压农民起义军,与总兵许成名等护卫荆州(今属湖北)、承天(今湖北钟祥),所战连捷。至
即今台湾南投县南竹山镇驻地。林圮本郑成功部将,率众于此屯垦成聚落,因以为名。清云林县丞驻此。
指设仓储粮备荒。历代多有人将此作为救荒的基本对策,并逐渐形成制度,出现常平仓、义仓、社仓等各类粮仓。至清,仓储制度日臻完善。为赈救灾荒,平抑粮价,清政府在各地建置粮仓,通过动帑采买、捐输、捐纳、截漕等
一种中耕农具。宋元时期出现于江浙一带。《王祯农书》载,形如木屐而实长尺余,宽约三寸,木板上列短钉二十余为齿,安上长五尺余的竹柄,用以推盪禾垅间的草泥,提高耘田功效,减轻劳动强度。
?—前658春秋时燕国国君。公元前690—前658年在位。燕桓侯之子。燕庄公二十七年(前664),北戎犯燕,他向齐桓公告急。桓公与管仲、朋率齐军北伐山戎,至令支(今河北迁安西)、孤竹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