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顿县
春秋顿国,为陈所迫,南徙于此,故亦称南顿。西汉置县。治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。北齐改为和城县。隋大业初复旧名。其后屡废屡复,明初废入项城县。两汉属汝南郡,西晋、北魏、东魏为南顿郡治,隋属淮阳郡,唐、金、元属陈州,宋属淮宁府。
春秋顿国,为陈所迫,南徙于此,故亦称南顿。西汉置县。治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。北齐改为和城县。隋大业初复旧名。其后屡废屡复,明初废入项城县。两汉属汝南郡,西晋、北魏、东魏为南顿郡治,隋属淮阳郡,唐、金、元属陈州,宋属淮宁府。
官名。唐贞元二年(786)置为左武卫长官,一人,从二品,位大将军上,掌宫禁宿卫。北宋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为武臣赠典。元丰改制前为三品,后为从三品。南宋多不除授,隆兴中复置。辽亦
见“回青”。
清末革命团体。光绪三十年(1904)春,华兴会领导人黄兴与两湖哥老会头目马福益在湖南成立。为华兴会联络会党的外围组织。仿日本将、佐、尉军事编制,由黄兴任大将兼会长,刘揆一任中将管理陆军事务,马福益任少
西晋永嘉五年(311),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,改毗陵郡置。治丹徒县(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)。东晋大兴初徙治京口(今镇江市)。后又治丹徒。义熙九年(413)移治晋陵县(今江苏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镇
学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属官,掌教授小学学生经义,正三命。下设小学助教中士以佐之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即“咄陆可汗”。
清雍正二年(1724)分太仓州地置。因镇洋山得名。为太仓州附郭县(治今江苏太仓市),辖州治南偏。1912年并入太仓县。
?—1799清四川东乡(今宣汉)人。农民出身。习白莲教。嘉庆元年(1796),与王三槐等率众七百余人起于东乡莲花沟,旋据丰城。东乡会师后与三槐同为东乡白号首领。三年,三槐被诱擒,率东乡白号继续抗清。次
在今江西丰城市西南赣江东岸富竹洲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太平二年(557)欧阳頠反,屯于苦竹滩,即此。
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。距今约十万年。因1958年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而得名。化石是一中年男性头盖骨,其原始性还很明显,眉嵴粗壮而明显前突,但已不及北京人;前额后倾,与北京人类似;头骨厚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