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代通鉴纂要
书名。明李东阳等撰。九十二卷。书成于武宗正德二年(1507)。起自三皇,终于元末,仿《通鉴纲目》体例,周威烈王之前,参用《通鉴前编》、《皇王大纪》等书,宋以后则以《续资治通鉴纲目》贯穿,备载古今数千年之事。每朝代之后,皆有论断,有的为东阳之作,有的则引用前人之说。对史实有所考订厘正者,亦附各句之下,凡奇字发声及隐义僻事,略加音注,附于本字本句之下,颇便阅读。
书名。明李东阳等撰。九十二卷。书成于武宗正德二年(1507)。起自三皇,终于元末,仿《通鉴纲目》体例,周威烈王之前,参用《通鉴前编》、《皇王大纪》等书,宋以后则以《续资治通鉴纲目》贯穿,备载古今数千年之事。每朝代之后,皆有论断,有的为东阳之作,有的则引用前人之说。对史实有所考订厘正者,亦附各句之下,凡奇字发声及隐义僻事,略加音注,附于本字本句之下,颇便阅读。
篇名。近人章炳麟著。原为《儒术真论》之附录。光绪二十五(1899)发表于《清议报》。自称“不知原始,不能反终,故列《菌说》”。从细菌分析入手,考察生命、物种和人类起源与进化。认为细胞为“生命之本”,“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南,下临乌江,为通贵阳要隘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征播州杨应龙,明师败于此。
藏传佛教教派之一。噶举,藏语,意为口授传承。此派注重密宗教义的师徒口耳相传,故称。十一世纪中叶,由玛尔巴创立,一传米拉日巴,再传塔布拉杰,此一传承称塔布噶举;另一传承由琼波南交创立,称香巴噶举,已衰落
即“九功舞”。
元怯薛职名。亦作舍里八赤。舍儿别,波斯语sherbet的音译,原为糖浆名称,有医疗效用。太祖十五年(1220),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病,撒麻耳干也里可温医生撤必进所制舍儿别,被任命为御位下舍儿别赤,即调制
地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佛肸为中牟宰;《史记·赵世家》:献侯元年(前423)自耿(今山西河津县南)迁都中牟,皆即此。地址传说不一,《史记》张守节正义:“相州荡阴县西五十八里有牟山,盖中牟邑在此山侧也。”
清代随护八旗官员和民籍公、侯、伯的额外甲兵。各按官爵品级分拨,多者八名,少则一名。凡随甲皆非额兵,惟佐领之随甲于本佐领下额设马甲内拨给。
水渠名。在唐河东道晋州赵城(今山西洪洞北)东南四十里。贞元中,引霍山水修北霍渠、南霍渠。北渠分三道,溉赵城境内之田,南渠分五道,兼溉洪洞境内之田,凡九百余顷,下流注入汾水。
妃嫔称号。本为“元配”之意,指第一次娶的嫡妻(正夫人)。辽金以为妃子名号。金有元、贵、淑、德、贤五妃,均当于正一品官,以元妃为诸妃之首。
巨(鉅)湖泽名。见“大陆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