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司吏

司吏

吏名。春秋时即有是称。《墨子·迎敌祠》:“五步有五长,十步有什长,百步有百长,旁有大率,中有大将,皆有司吏卒长。”金、元时均置。掌路总管府至司县等衙门文书案牍和衙门事务。金代分女真司吏与汉人司吏。汉人司吏据户多少置员。县司吏一般为上县八人,下县六人。元代府州司吏从低一级衙门中选充,考满出任典史、吏目等流外官。县由贴书等见习司吏和巡尉司司吏中选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泉县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分青浦县置,因福泉山为名。与青浦县(今属上海市)同城而治。属松江府。乾隆八年(1743)并入青浦县。

  • 苏建

    西汉京兆尹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。武帝时,以校尉、将军、卫尉多次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,封平陵侯。后因失军当斩,赎为庶人。起家复为代郡太守,卒官。有三子,中子武最为知名。

  • 压冬

    ①明代海上商人经商吕宋(今菲律宾),因商事未完或风涛所阻,留驻过冬者,俗谓压冬。②漕运船只因故守冻而不得回归者,俗亦谓压冬。

  • 蕉园

    又称芭蕉园。明清皇家园林。明代称椒园。在皇城西苑太液池(今中南海)东岸。明、清各朝实录修成后,于此焚毁底稿,因有“蕉园焚稿”之说。园内有万善殿、千圣殿等建筑。万善殿为供佛之所,殿东有内监学舍,清代教习

  • 给事郎

    官名。晋、南朝梁置,职掌不详,一说即给事黄门侍郎省称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尚书省吏部置,八郎之一,正八品上,为散官番直,常出使监察。大业三年(607)罢,并取其名置于门下省,位黄门侍郎下,员四人,

  • 山西道

    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。设监察御史八人。南京都察院亦置,设监察御史二人。在本道外协管左军都督府,在京锦衣卫、府军右卫等十二卫,及直隶镇江、太平二府,沈阳中屯各卫,平定、蒲州

  • 看班祗候

    官名。南宋淳熙间置,属閤门司。须清廉干练,有方略,善弓马,忠训郎以下两任亲民官无阙误及曾官沿边地区者充任。

  • 谢恩银

    北宋新及第进士和诸科举人诣閤门向皇帝谢恩,须纳银一百两(一作三百两),称谢恩银。熙宁六年(1073),始免。

  • 孙邵

    163—225三国时北海(治今山东昌乐西)人,字长绪。东汉末为北海相孔融功曹,后从扬州刺史刘繇于江东。及孙权统事,拜庐江太守,迁车骑长史。吴黄武初为丞相、威远将军,封阳羡侯。与张昭等采周、汉典章撰定朝

  • 秦逵

    ?—1392明宁国宣城(今安徽宣州)人,字文用。洪武进士。初任都察院官,以清理囚徒宽严得宜,擢工部侍郎。时轮班匠制未行,乃议量地远近为班次,更番赴京输作,应役工匠持勘合为凭,免其家徭役。洪武二十二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