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侯道迁
南北朝时谯国(今安徽亳州)人。初为南朝齐辅国将军、南谯太守。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有隙,遂单骑归北魏,拜骁骑将军。后又奔梁。复归北魏,为平南将军、豫州刺史,封濮阳县侯。转瀛州刺史。大起园池,以酒色自娱。病卒。
南北朝时谯国(今安徽亳州)人。初为南朝齐辅国将军、南谯太守。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有隙,遂单骑归北魏,拜骁骑将军。后又奔梁。复归北魏,为平南将军、豫州刺史,封濮阳县侯。转瀛州刺史。大起园池,以酒色自娱。病卒。
?—1402明陕西真宁(今甘肃正宁)人,一说本姓耿。洪武进士,授编修,改御史。累迁左佥都御史。建文初,任北平参议。复迁御史大夫。成祖即位,以原官留任。欲于早朝时行刺,被执杀。株连其乡,村里为墟。
书名。近人胡思敬撰。二册,四卷。记录清代掌故一百五十七篇。作者居京师七年,经历甲午、戊戌、庚子三大事变,以当时史官失职,宫廷机密要闻无人记述,故撰是书。所记多为见而知之者。内容驳杂,其中关涉洋务及新政
太平军战士、城市中男劳力(约十六岁至五十岁之间者)之称谓。士兵中之牌面主要从事作战;城市居民中之牌面,主要从事运输、掘壕、筑土城等工作。
苗族支系。因衣尚白而得名。居贵州贵定、龙里、长顺、都匀、黔西、关岭等地。其服饰白衣短仅及膝,男子科头赤足,妇人盘髻长簪。其俗如跳月、斗牛多与其他苗族支系相似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时上林苑监十属署之一。始置于永乐五年(1407),有典署一人,正七品;署丞一人,正八品;录事一人,正九品。掌上林苑川泽产品,以供宫廷生活之需。洪熙元年(1425),并入本监蕃育署。
明浙江奉化人,字民逸。工山水,笔法精密。永乐中召至京,兼以篆隶入翰林,绘报恩寺壁画。将授官而卒。绘有《修禊图卷》,奇峭深蔚,郁然沉劲,富林水之趣。
简称随手。档案名称。清代军机处之收发文件登记簿之一。起于乾隆元年(1736),止于宣统三年(1911),每日登记,每半年装订成一册,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者共有七百十九册。该档由每日之值日军机章京负责
即“仙人关之战”。
官名。即治礼郎。唐高宗名治,因而改称奉礼郎。永徽(高宗年号)以后,唐人述永徽以前事,既不能用新名,又不能写“治”字,乃改“治”为“理”,《通典》即其例。
北周宣政元年(578)分相州广平郡置,治广年(隋改永年,今河北永年东南城关)。隋大业初,改为武安郡,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洺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广平郡,辖境约当今河北洺河流域及邱县。乾元元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