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契丹国志

契丹国志

书名。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。二十七卷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谓隆礼为淳祐七年(1247)进士,书在淳熙七年(1180)上进,其间相距六十七年,殊乖常情。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考证,此书为元中叶人撰,假托隆礼之名。书凡《帝纪》十二卷,《列传》七卷,晋、宋、辽三国往来文书一卷,族姓、风俗及各种制度一卷,行程录及使北记二卷,诸蕃杂记一卷,岁时杂记一卷。卷首还有《契丹国九主年谱》、《契丹国初兴本末》、《契丹国世系之图》、《契丹国地理之图》、《晋献契丹全燕之图》。书中记事,多摘取欧阳修《五代史记·四夷附录》、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、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、洪皓《松漠纪闻》、武珪《燕北杂记》及宋人《使辽行程录》等书原文,分条排比。间有节录,颇多失当。书中纪述传闻,有《辽史》所不载者。元修《辽史》,天祚一朝《纪》、《传》多采自此书。有元刻本,清乾隆武英殿本、承恩堂刻本和扫叶山房本。契文举例 书名。二卷。清孙诒让撰。此书就刘鹗《铁云藏龟》所见甲骨文字,分月日、占卜、卜事、鬼神、卜人、官氏、方国、典礼、文字、杂例十项,作了初步研究,考释甲骨文字一百八十五个。因限于条件,所见不广,论断较粗糙,错误不少。然作为中国第一部甲骨文考释著作,为后来的甲骨分类研究开创了先例。原稿成于光绪三十年底(1905年初)。1917年为王国维所得,由罗振玉刊入《吉石庵丛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日停战展期专条

    日本与清政府订立的条约。签订时间、地点、人员同《中日马关条约》。凡二款。规定自该约签订之日算起,将《中日停战条款》展期二十一天,届期不论双方批准和约与否,此约即告作废。

  • 南交

    《书·尧典》:“申命羲叔,宅南交。”宋蔡沈《传》:“南交,即南方交趾之地。”

  • 晋书地道记

    书名。晋王隐撰。为所撰《晋书》中一志。记西晋初十九州及郡、县建置沿革,可与《晋太康三年地记》互为征验。清毕沅以为《宋书·州郡志》、刘昭注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、《魏书·地形志》盖以此为准。《水经注》亦多引

  • 奔命

    汉代兵种。多为军情紧急时临时就近征募的应变士兵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、蜀郡奔命击益州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以赴急难,今夷反,常兵不足以讨之,故权选取

  • 扬权

    《韩非子》篇名。韩非阐述君主集权观点的篇章。提出“事在四方,要在中央”的主张。王先慎《韩非子集解》:“四方,谓臣民。中央,谓主君。”认为君主量事设谋应隐密而不使人见,须“去喜去恶”、“虚静无为”,专事

  • 右史

    见“左史①”。

  • 内史杂律

    律名。简称内史杂。秦内史杂律见于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十八种》。秦内史为掌治京师的军政长官。简中所见《内史杂》律多为官吏任免及与内史事务有关的规定。

  • 皇都

    ①指京城、国都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获白雉兮效素乌,嘉祥阜兮集皇都。”②辽都名。契丹神册三年(918)耶律阿保机在其创业地筑城,建为皇都。辽会同元年(938)改称上京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。

  • 梅氏丛书辑要

    丛书名。清梅文鼎著,梅瑴成编。《梅氏历算全书》问世后,其孙瑴成嫌其排列欠妥、校雠不精,遂组织族人重新整理,卷次亦重新安排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)编成。其子目依次为:《笔算》五卷(附《方田通法》、《古

  • 计议官

    官名。(1)低级办事官员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御营使司并入枢密院为机速房,遂改御营使司干办公事为计议官,正八品。绍兴十一年(1141)罢。又,南宋时都督府、宣抚处置使司、制置使司、三衙等官署亦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