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司
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。唐、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,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,其余三司皆称子司。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。如三部勾院、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,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。
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。唐、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,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,其余三司皆称子司。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。如三部勾院、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,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。
成一作城。西汉置。即今山东肥城市。西晋废。北魏复置。唐贞观元年(627)又废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)复置。西汉属泰山郡,东汉、三国属济北国,北魏、东魏为东济北郡治,北周为肥城郡治,隋先后属济州、济北
西夏钱币。铸于桓宗天庆年间。铜质,圆形方孔,西夏文字。
①(1369—1453)明吴(今江苏苏州)人,字仲举。少孤贫,随兄戍武昌,教授生徒自给。时杨士奇亦以授徒为生,而苦于无馆,曾让馆舍予士奇。宣德中,以士奇荐授官翰林院检讨,历修撰。正统中,出为郕王府右长
天文学名词。对日食是月轮和日面开始相切和掩蔽的现象,对月食是地影与月面开始相切和掩蔽的现象。
约1816—1863才一作财。清湖南祁阳人。木商,兼贩米。咸丰二年(1852)在岳州(今岳阳)参加太平军。初封典水匠,职同将军,掌管修船事。太平军攻武汉,在长江搭造浮桥受嘉奖,太平军专立水营由其掌管。
448—471南朝宋文帝第十九子。封巴陵王。大明四年(460)为徐州刺史。明帝泰始二年(466)为雍州刺史。以滥杀典签夏宝期降职号,六年复为荆州刺史,加散骑常侍。七年,明帝杀晋平王刘休祐,建安王休仁见
①诵习儒家经义之士,亦称“儒者”、“儒士”、“诸生”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叔孙通之降汉,从儒生弟子百余人。”《北史·儒林传》:“大选儒生,以为小学博士员四十人。”②汉代通经之士。《论衡·超奇》
书名。唐刘禹锡撰。因其字梦得,故名,又因其曾任太子宾客,又名《刘宾客文集》。原集四十卷,至宋佚十卷,存三十卷。宋敏求搜得逸诗四百零七首,遗文二十二篇,编为外集十卷。有清光绪朱澂《结一庐剩余丛书》本、近
又名《农蚕经》。书名。清蒲松龄撰。前有康熙四十四年(1705)作者自序。内容分两大部分:一是《农经》,总计七十一则,以农家月令体裁,分月列举应操作之农事,九月以后阙如,似未完成,其后附“杂占”和“御灾
官名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,改尚书左丞为文昌左丞。长安三年(703)再改为中台右丞。神龙元年(705)复旧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