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阳郡
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庐江之寻阳、武昌之柴桑二县置。治寻阳县(今湖北黄梅县西南)。属江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以西、湖北武穴市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。其后屡有伸缩。东晋咸和中移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梁太清中又迁治湓口城(今九江市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
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庐江之寻阳、武昌之柴桑二县置。治寻阳县(今湖北黄梅县西南)。属江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以西、湖北武穴市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。其后屡有伸缩。东晋咸和中移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梁太清中又迁治湓口城(今九江市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
隋置。治今广东高州市。属高凉郡。唐为潘州治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改为越裳县。南汉乾亨七年(923)复为茂名县。宋属高州。元为高州路治。明清为高州府治。1959年改为高州县。
约341—370东晋丹阳句容(今属江苏)人,小名玉斧,字道翔。许谧子。郡举上计掾、主簿,并不就。鄙视世务,勤修道经,居方隅山洞方原馆中。卒后被奉为侍帝晨右仙公,按《真灵位业图》列入第二右位。
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置。治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,属晋安郡。隋平陈改为南安县。梁、陈分别于县置梁安郡、南安郡。为当时交通南海的重要港口。
①(1755—1823)一译图默特。清新疆伊犁锡伯营正黄旗人,伊拉里氏。幼随父母自盛京(今沈阳)移驻伊犁。嘉庆四年(1799)任锡伯营总管。七年至十三年间,创修锡伯渠,垦地七万余亩。十五年,任塔尔巴哈
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蒙古成吉思汗十年(1215),“驻军鱼儿泺,遣繖格巴图帅万骑自西夏趋京兆,以攻金潼关”,即此。
亦作帷冒。周围垂网的帽子。一说创于隋代。唐初贵妇人外出戴幂䍠,全身障蔽。永徽中,始用帷帽。武则天时,两者兼用。中宗以后,无复用幂䍠。后宫人随驾出行,皆胡服乘马,海内效之。甚
水渠名。在唐河南道青州北海(今山东潍坊)。长安中,县令窦琰于故营丘城东北穿渠,引白浪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。
南宋临川(今属江西)人,字松年。初受学于陆九韶,后师事汤千。主“致知在先,力行在后”之说,赞同孟子“王道”论。撰《陆子论学语》,详细记载朱、陆鹅湖之会。
西汉置。治今甘肃玉门市西北。属酒泉郡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阎温传》:三国魏初,河西隔绝不通,敦煌功曹张恭“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、乾齐二县”,即此。晋改属敦煌郡。北魏废。
官名。北宋初,掌开浚三白渠以给关中灌溉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