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丁编审
又称运丁编审。清代定期对卫所屯丁进行的户口清查。顺治五年(1648),开始编审全国人丁,屯丁负有耕种屯田、运送漕粮之责,故别立户籍,另行编审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),清政府停止编审人丁,因屯丁直接关系漕粮的运输,特规定,除向不归运屯丁一体停其编审外,各省运漕军丁继续编审,每四年一次,由粮道负责清查造册,送总漕核查题奏。直至清末。
又称运丁编审。清代定期对卫所屯丁进行的户口清查。顺治五年(1648),开始编审全国人丁,屯丁负有耕种屯田、运送漕粮之责,故别立户籍,另行编审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),清政府停止编审人丁,因屯丁直接关系漕粮的运输,特规定,除向不归运屯丁一体停其编审外,各省运漕军丁继续编审,每四年一次,由粮道负责清查造册,送总漕核查题奏。直至清末。
《诗·魏风》篇名。《诗序》:“《伐檀》,刺贪也。在位贪鄙,无功而受禄,君子不得进仕尔。”实为古代伐木者之歌,诗中对当时不稼不穑、不狩不猎的剥削者提出责问和讽刺。
即“默啜”。
省称“可”。谓皇帝允准上奏之事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丞相绾奏:‘所举贤良,或治申、商、韩非、苏秦、张仪之言,乱国政,请皆罢。’奏可。”
学校名。清末最早的海军学校。同治五年(1866)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立。十二月一日(1867.1.6,一说十一月十七日,即1866.12.23)正式开学。初设前、后两堂,总名求是堂艺局。除招收十六岁
中国同盟会纲领的简称,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精髓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同盟会成立时,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十六字为纲领。后孙中山在《民报发刊词》中概括为民族、民权
哈萨克汗国主要缔造者之一。十五世纪五十年代末,与加尼别克汗率领乌兹别克汗国部分游牧部落,到达亦力八里管辖的楚河与塔拉斯河附近,建立哈萨克汗国。1472年后,其名不见于史。
官名。又称塞尉、障塞尉。为障候之副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边县有障塞尉。本注曰:掌禁备羌夷犯塞。”秩二百石。与障候同辖诸部候长。障候不在,常试守候事。属吏有尉丞、士吏、尉从史、尉史等。障候下行文书皆经
清宣统三年(1911)美洲洪门筹饷局发行之债券,用于筹集革命军饷。券面十元,规定“中华民国成立之日,此票作为国宝通用,交纳税课,并随时如数向国库交换实银”。
战国燕昭王时,燕将秦开为质于胡,胡人甚信之。后秦开归燕,率军袭东胡,东胡退千余里。燕遂拓土至辽东。后置上谷、渔阳、辽东、辽西、右北平五郡,并筑长城防守。其事约在燕惠王至燕王喜初年。
宋明理学术语。源出禅宗永嘉玄觉《永嘉证道歌》:“一月普现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摄。”意谓万川之月实为一月之体现。以阐述佛教“佛性”说。朱熹及其门人常借以说明“理一分殊”之道理。陈淳说:“总而言之,只是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