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史台记事
即“御史台记”。
即“御史台记”。
书名。清窦垿著。八卷。认为“理宰乎气而能为主者也”,反对陆王心学,于“义”、“利”之辨,认为“义或有不利者,利未有不义者”。收入《云南丛书》。
即“爱薛”。
指藏黄金、白银、赤铜三种货币之府库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。”裴骃集解:“贾逵说云:‘虞、夏、商、周金币三等,或赤,或白,或黄。黄为上币,铜铁为下币。’”“或曰:‘王且赦,常封
吐蕃唃廝啰长子。母为宗哥族首领立遵女,汉姓李氏。唃廝啰与立遵不协,立遵死,李氏被出为尼,居廓州(今青海化隆西)。他与弟磨毡角窃载其母,投奔宗哥族。居龛谷(今甘肃榆中),纳贡于宋,被授为澄州团练使。
?—1900清湖北孝感人,字梅君。同治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转都察院御史。光绪十四年(1888)支持康有为上书光绪帝,请求变法,并疏请仿行乾隆帝训政往事,请太后居慈宁宫,节游观。诏严责,革职永不叙用
科场称谓。自明以来,省乡试即许以五经中式。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)江南乡试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蒋学海以五经中式,蒋学海名列《题名录》解元之前,称五经解元。至乾隆十六年(1751)停五经中式之例。
书名。隋王通撰。八十卷。书成于大业九年(613)。包括《礼论》十卷二十五篇,《乐论》十卷二十篇,《续书》二十五卷一百五十篇,《续诗》十卷三百六十篇,《元经》十五卷七十篇。唐代尚存七十五卷六百六十五篇。
地名。在今四川三台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四年(884),高仁厚讨东川帅杨师立,别将杨茂言走至张杷而还,为仁厚所斩,即此。
?—613隋代郡(治今山西代县)人,字长绪。鲜卑族。有武略。仕北周,数从征伐,累迁大将军、少司武。入隋,历襄、青、朔、徐、夏诸州总管,颇有治声。杨广(炀帝)为太子,引为虞候率。炀帝即位后,从杨素击破汉
1611—1674明末清初浙江桐乡人,字考夫,号念芝,因居杨园村,学者称杨园先生。明末诸生。初受业于刘宗周,后专意程朱。明亡,归居乡里课蒙终身。倡居敬穷理,践履笃行,力主耕、读不容偏废,无以空言著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