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戒律

戒律

①佛教名词。合梵文Sila(戒、持戒)和Vinaya(律)的意译而成,或仅指“戒”言。戒者,制也,含禁绝、制止之义,有五戒(一不杀生;二不盗;三不邪淫;四不妄语;五不饮酒)、八戒、十戒、二百五十戒(比丘戒)、三百四十八戒(比丘尼戒)等种类。律者,法也,系对“戒”的解释,规定犯与不犯、轻与重等各种界限。②道教名词。系防止道士“恶心邪欲”、“乖言戾行”的条文。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,由上清、灵宝、新天师道等道派沿袭佛教戒律,制“五戒”、“八戒”,以及吸取儒家伦理思想而制定“十戒”和其他戒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肃县

    宋景德元年(1004)改静戎县置。为安肃军治。治今河北徐水县。金为安肃州治。元废入安肃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又降安肃州为县,属保定府,清因之。1914年改为徐水县。

  • 太学助教

    官名。北魏始置,协助太学博士教授学生。太和十七年(493)定八品中。北齐置国子寺,于所领太学设,二十员,从九品。诸郡亦置。西魏、北周于春官府乐部下置太学助教上士。隋复旧称,初置五员,大业三年(607)

  • 按出

    即“徒单镒”。

  • 授田

    ①土地制度。亦称分田、行田、分地、均地、予田。即国家向百姓分配耕地。据近年出土战国、秦、汉简牍及古籍记载,凡成家立户著籍之民,政府一般授予百亩之田,土质差时酌情增加,亩积大小因国而异。受田者须按列国具

  • 黄圣许

    一作黄胜许。元人。上思州(治今广西上思南)同知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聚众二万反,借兵交趾(今越南),据忠州(治今广西崇左东)。兵败,逃入交趾。此后二十余年,时降时反。不知所终。

  • 相部宗

    唐佛教宗派。律宗的一派,与南山宗、东塔宗并称为律宗三家。法砺 (568—635)所创。法砺曾从静洪、洪渊学《四分律》,开拓异闻,参考经论,撰成《四分律疏》十卷、《羯磨疏》三卷。其学说盛行于相州(治今河

  • 别史

    史书分类名目之一。创始于宋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,以著录“上不至于正史,下不至于杂史”之书。其后《宋史·艺文志》,明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,清《四库全书总目》、《书目答问》均有此目,唯著录标准有所不同。

  • 算学源流

    书名。撰者不详。南宋嘉定间鲍澣之翻刻北宋秘书省刻本汉唐算经,附刻于《数术记遗》之后。载《周礼》及《汉书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唐书》及北宋崇宁国子监算学馆对算学及其教育制度的论述、规定,是为中国第一部数学史著

  • 辟阳县

    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国,后改为县。治今河北冀州市东南。属信都国。东汉废。

  • 白珽

    1248—1328元杭州(今属浙江)人,字廷玉,号湛渊,晚号栖霞山人。伯颜灭宋,以安丰县丞召之,不赴,在家读书十七年。中年后出游中原,至大都,以荐为太平路儒学正,修建天门、采石二书院。转常州路儒学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