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氏易
汉代今文《易》学派之一。西汉施雠创立。雠曾与孟喜、梁丘贺同学《易》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。宣帝时立为博士,甘露三年(前51),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。后授张禹,禹授彭宣。由是施氏《易》有张、彭之学。著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二篇,亡于晋永嘉之乱。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一卷。
汉代今文《易》学派之一。西汉施雠创立。雠曾与孟喜、梁丘贺同学《易》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。宣帝时立为博士,甘露三年(前51),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。后授张禹,禹授彭宣。由是施氏《易》有张、彭之学。著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二篇,亡于晋永嘉之乱。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一卷。
即“梁简文帝”。
战国初人。墨子弟子。传墨子尚俭之义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有《隋巢子》六篇,今佚。
即“客省庄二期文化”。
书名。清李星沅撰。汇集李星沅奏议、文集、诗集共四十六卷。奏议反映李氏任职广东学政,陕西、江苏巡抚,云贵、两江总督时的政治活动以及当时政治、经济和社会情况。文集和诗集则较多地反映李氏个人的生活和思想。有
见“耧”。
清代天地会系统秘密会社。创于嘉庆年间。最初出现于广东顺德、南海、增城等地,有严贵邱、黄朱保等以三合会名目结会,其结拜仪式、歌诀、指诀均同于天地会。三合之名,系从洪字变化而来,会内歌本所传,有“三八二十
即今河南息县。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)置东豫州于新息县广陵城,以田益宗为刺史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十三年(514),北魏东豫州剌史田益宗与诸子聚敛无厌,宣武帝遣将“李世哲与(刘)桃符帅众袭之,奄入
书名。清田雯著。四卷。雯字纶霞,累官工部郎中。是书记贵州历史沿革、民间传说、治乱兴衰、名胜古迹、各种物产、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。其版本有:德化木樨轩藏,康熙二十九年(1690)刻本。嘉庆十三年(180
官名。《周礼》列为夏官司马属官,主司殴驱疫鬼,由武士充任。
即“俸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