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更法

更法

商君书》篇名。记述商鞅与甘龙、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。商鞅提出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”,认为如能强国利民,可以“不法其故”,“不循其礼”。并以“三代不同礼而王,五霸不同法而霸”为历史根据,反驳“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”的守旧观点,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。篇中所述变法思想,后为韩非继承发展,对后世影响甚深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一功

    ?—1651明末清初陕西米脂人。李自成妻弟。崇祯间随自成转战各地。大顺政权建立,任制将军。永昌二年(顺治二年,1645)自成死,与李锦率大顺军余部三十万众走湖南,与南明将领何腾蛟、堵胤锡商定联合抗清,

  • 偈语

    亦称偈颂。佛教徒所唱的诗句。佛教经典一般均在短篇的宗教故事或长诗(偈颂)的基础上,经过多年加工而形成,为佛教的基本思想形式之一。至禅宗,“偈语”又逐渐演变为问答式的“语录”。影响及于宋明理学。

  • 刘亨安

    ?—1244元辽东川州(今辽宁阜新西)人。世安弟。太祖二十一年(1226),袭兄职为绛州节度使,行元帅府事,兼观察使。太宗二年(1230),从攻金,克凤翔,经秦、陇,沿汉水抵邓州,参与三峰山之战。六年

  • 皇明末造录

    书名。清金钟撰。成于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有浙江图书馆藏张氏铁如意馆抄本、南京图书馆藏本、北京图书馆藏传抄本、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。二卷。主要记载南明永历朝建立至灭亡的情况。作者官永历

  • 傅友德

    ?—1394明徐州砀山(今属安徽)人,祖籍安徽宿州。元末参加起义军,先后隶刘福通、明玉珍、陈友谅。至正二十一年(1361),朱元璋攻取江州,率部迎降,被用为大将。鄱阳湖大战中,乘轻舟,挫友谅先锋。攻武

  • 渭北河桥

    北魏时著名桥梁。由崔亮督建。亮任雍州刺史期间,城北渭水浅不通船,行人艰阻,乃慕杜预造富平津河桥之功,决计立柱架桥。会天大雨,山水暴至,得长木数百根。藉此为用,桥遂成立。百姓利之,名为崔公桥。

  • 判司

    隋、唐、五代多指诸府州功曹(司功)、仓曹(司仓)、户曹(司户)、兵曹(司兵)、法曹(司法)、士曹(司士)参军事,又称六曹判司;亦有称判官者。皆为主管方面行政事务官员。置一员或二员,时有废省。

  • 两朝纲目备要

    书名。撰人不详。十六卷。记事起南宋光宗绍熙元年(1190),迄宁宗嘉定十七年(1224)。编年体。是书根据光宗、宁宗两朝实录并参以李心传所论撰成,叙次简明,其中有些事实为《宋史》所未载,亦有与《宋史》

  • 武节将军

    散阶官号。金代始置为武散官,以授正六品武职。元代沿置,改武官正五品,宣授。明代为武官正五品之升授。

  • 巴丘城

    即巴丘邸阁城。在今湖南岳阳市。三国吴筑,因巴丘山得名。“城跨冈岭,滨阻三江”(《水经·湘水注》),为长江中游重镇。吴常以重兵屯守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建安二十年(215),“取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