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星沅
清湖南湘阴人,字子湘,号石梧。道光进士。历任知府、按察使、布政使等职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升陕西巡抚,署陕甘总督。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。次年擢云贵总督,兼署云南巡抚,督师镇压云南回民起事,加太子太保衔,寻调两江总督。三十年为钦差大臣,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,始以太平军金田起义事上奏。咸丰元年(1851)在武宣督师,卒于军(一说畏罪自杀)。
清湖南湘阴人,字子湘,号石梧。道光进士。历任知府、按察使、布政使等职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升陕西巡抚,署陕甘总督。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。次年擢云贵总督,兼署云南巡抚,督师镇压云南回民起事,加太子太保衔,寻调两江总督。三十年为钦差大臣,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,始以太平军金田起义事上奏。咸丰元年(1851)在武宣督师,卒于军(一说畏罪自杀)。
官署名。明清户部钱法堂所属之铸币机构。明天启二年(1622)置,位于皇城东北。以督理钱法侍郎为主官。开炉鼓铸。又,各布政司均设宝泉局,置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清顺治元年(1644)于户部沿置。设满、汉监督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镇西路为府。永乐元年(1403)改为干崖长官司。参见“镇西路”。
荀子用语。制,控制、掌握;天命,自然之必然性即规律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大天而思之,孰与物畜而制之!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!”反对儒家传统的“知命”和“畏天命”思想,认为与其顺从和颂扬自然,不如掌
1078—1126北宋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,原名山,字贲远。太学上舍释褐。历任右司员外郎、湖南转运使、太府卿、户部侍郎等职。以忤王黼,罢知德安府,复为乡人所讼,安置衡州(今湖南衡阳)。钦宗即位,任户
即“张旭”。
邑聚名。在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。元为京畿东南要道。致和元年(1328),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等破通州,燕铁木耳与战,败之枣林;又至正十八年(1358)山东毛贵等攻漷州,至枣林败元兵,均指此。
1837—1905法国天主教教士。清同治元年(1862)来中国传教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)被派为法国天主教驻北京总主教,清政府赐二品顶戴。次年,义和团运动高涨,从法公使馆调水兵修筑工事,增设武装。后
又称沐府庄田、总管。明平西侯沐英及其后裔在云南的庄田。沐氏世代镇守云南,通过钦赐,私役军士开垦,占夺及投献等方式,兼并大量土地,庄田几遍布云南主要府州。据万历时统计,总数达八千八百余顷。为缓和由此引起
?—1647明安庆桐城(今属安徽)人。崇祯十四年(1641)归附张献忠,为其婿,以智谋受信任。十七年任左丞相。挑拨离间农民军内部团结。张献忠死后,被艾能奇所杀。
说话艺术的文字底本。话即故事。唐话本以散文叙述故事为主,很少用韵文配合。《敦煌变文集》中的《庐山远公话》、《韩擒虎话本》、《唐太宗入冥记》、《叶净能话》等皆是。宋代演变为说话艺人讲故事之底本,即白话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