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曾亮
清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,祖居安徽宣城(今宣州)柏枧山。字伯言。道光进士。以知县用,援例改户部郎中。少时工骈文,与管同俱师从姚鼐于钟山书院。后居京师二十余年,以善古文辞名于世。成为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。时治古文者,皆从之问义法,号为大师。一时碑版记叙率其手笔。晚年归主扬州书院讲席,复馆于南河总督杨以增家。著有《柏枧山房诗文集》等。
清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,祖居安徽宣城(今宣州)柏枧山。字伯言。道光进士。以知县用,援例改户部郎中。少时工骈文,与管同俱师从姚鼐于钟山书院。后居京师二十余年,以善古文辞名于世。成为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。时治古文者,皆从之问义法,号为大师。一时碑版记叙率其手笔。晚年归主扬州书院讲席,复馆于南河总督杨以增家。著有《柏枧山房诗文集》等。
外商企业。清同治二年(1863)由英商创办于广州黄埔。专事船舶修理。有船坞两座。
孟子的人性学说。认为人生来具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与道德观念,即生而性善。根据孔子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之说,认为“人性之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”。人天生具备的“恻隐之心”、“羞恶之
罪名。指父亲杀伤人及奴妾,或与父亲同居的儿子杀伤其父奴妾、盗取畜产,在其父死后被人控告,官府一般不予受理,称之为家罪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“家罪者,父杀伤人及奴妾,父死而告之,勿治。”又:“
官名。武则天时由御史大夫改置,分左右二人。唐中宗时复原名,但仍有左右二人。睿宗时废右大夫,照旧制设一人。参见“肃政台”、“御史台”。
北宋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)赐名,天圣元年(1023)改名广津门,熙宁十年(1077)复原名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靖康元年(1126),“金人攻通津门”,即此。
周代祭名。岁终以打猎所得的猎物祭祀祖先和五祀(即中霤、门、户、灶、行之神)以报答祖先和五祀众神给人的恩赐的祭典。后演变为年终时祭祀百神的祭礼。腊祭一般在冬至以后第三个戌日举行。
书名。唐蒋伸、皇甫燠等撰,韦保衡监修。三十卷。懿宗咸通十一年(870)至十四年间撰成。五代时仅存会昌元年(841)正月、二月间史事。已佚。
1795—1873清山西五台人,字健男,号牧田,又号松龛。道光进士。道光十六年(1836)出为广西浔州知府。二十二年擢广东按察使。二十六年授广西巡抚,旋调福建巡抚,兼署闽浙总督。咸丰元年(1851)授
见“国信所”。
官秩等级。战国秦置,秦、汉沿置,为中级官员等级,铜印墨绶,月俸七十斛。魏、晋、南北朝设品阶后,成为俸禄等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