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水部郎中

水部郎中

官名。魏、晋、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,为水部曹长官。唐代定置为尚书省工部所属水部司长官,员一人,从五品上。高宗、玄宗时随本司先后改称司川大夫、司水郎中,旋皆复旧。渤海国置,为水部长官。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,无职事。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,从六品。辽、金、元不置。明洪武六年(1373)复置,正五品。二十九年改称都水清吏司郎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院

    僧侣所居之处。宋代江阴军地处偏僻,北距长江,过客不多,公事稀少;通州南阻长江,东北濒海,士大夫少至此处,民俗淳厚,讼稀事简。在二州仕宦极为优逸,故士大夫称江阴军为两浙道院,通州为淮南道院。

  • 袁淑

    408—453南朝宋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字阳源。元嘉中,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。临川王刘义庆好文学,请为咨议参军。官至太子左卫率。太子劭杀父自立时,以不从劭行动被杀。孝武帝追赠侍中、太尉,谥忠

  • 宣和通宝

    宋代钱币。徽宗宣和年间铸。圆形方孔。钱文有篆、隶二体。也有徽宗所书瘦金体。

  • 荀卿

    即“荀子”。

  • 楼昌

    战国时赵国大臣。秦、赵长平之战初起,赵失利,欲与秦媾和。他主张派重臣入秦,虞卿主张出重宝以附楚、魏,则秦疑天下合纵,媾和乃得成,赵孝成王不听虞卿而从其谋,遣郑朱入秦,结果媾和不成,赵军大败。见《战国策

  • 王廞

    东晋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北)人,字伯舆。王导孙。历任太子中庶子,司徒左长史。母丧,居吴(今江苏苏州)。隆安元年(397),王恭起兵讨王国宝,合众应恭。后国宝被杀,恭罢兵,令其去职解兵,怒不从命,回兵讨

  • 伊吾

    古西域地名。始称伊吾卢,为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,即今新疆哈密一带。地肥饶,宜五谷、桑麻、葡萄。东汉永平十六年(73),大开屯田,置宜禾都尉于其地。元初六年(119),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其地。永建六年(1

  • 董文蔚

    ?—1268元真定藁城(今属河北)人,字彦华。董俊次子。兄文炳袭父职为藁城令,他总理家事。太宗十三年(1241),自领民兵一队随大军渡淮攻宋。宪宗四年(1254),授藁城等处行军千户,南镇邓州。先后修

  • 姜夔

    约1155—约1221南宋饶州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,字尧章。所居与白石洞为邻,自号白石道人。庆元三年(1197),进《大乐议》,论雅乐。次年复上《圣宋铙歌鼓吹》,得与试礼部,未第。一生不仕,往来于大江

  • 小宫伯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宫伯司次官,分置左、右,皆正四命。佐左、右宫伯中大夫掌宫廷侍卫,轮番在宫内值勤,兼管临朝及出行的警卫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