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府
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升瀛州置。治河间(今市)。宋、金属河北东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改为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为府,仍治河间市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山东马颊河以北,河北任丘、肃宁、阜城、故城诸市、县以东地。属京师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升原河间府境内的天津卫为直隶州。辖境缩小,约当今河北任丘、肃宁、河间、献县、泊头、阜城、景县、东光、吴桥、故城,山东宁津等市、县地。属直隶。1913年废府留县。
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升瀛州置。治河间(今市)。宋、金属河北东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改为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为府,仍治河间市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山东马颊河以北,河北任丘、肃宁、阜城、故城诸市、县以东地。属京师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升原河间府境内的天津卫为直隶州。辖境缩小,约当今河北任丘、肃宁、河间、献县、泊头、阜城、景县、东光、吴桥、故城,山东宁津等市、县地。属直隶。1913年废府留县。
1516—1580明广西桂林人,字和卿,号豫所。嘉靖进士。隆庆六年(1572)官至礼部尚书。神宗即位,入阁,唯张居正之意是从。万历六年(1578)病归。著有《帝鉴图说》。
1848—1908清浙江瑞安人,字仲容,号籀䯧(庼)。孙衣言之子。同治举人。官刑部主事。后主温州师范学校,充浙江教育会长。早年从父受《周礼》。后与戴望、刘寿曾等游,学益进。总结汉、唐迄乾
都转运使的简称。
官名。隋时诸屯有监,畿内者隶司农寺,畿外者隶诸州,各掌其屯之稼穑。唐时诸屯亦各置监一人,从七品下;丞一人,从八品下。另有屯主、屯副各一人,督敛地课。
1737—1806英国人。外交官。曾任驻俄公使、印度马德拉斯省督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率领第一个正式使团来华。次年抵北京,在热河行宫万树园两次谒见高宗,曾提出遣使驻京、借给舟山一小岛、开放通商口岸
即“完颜宗干”。
水陂名。在唐江南道宣州南陵(今属安徽)东南二十里。咸通五年(864)筑,引青弋江为陂溉田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牧人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,掌国家的牧业生产,正二命。下设典牧下士以佐其职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太平天国印书。太平天国壬子二年(咸丰二年,1852)刻印。初刻本,包括《原道救世歌》、《原道醒世训》、《原道觉世训》和《百正歌》等编,多为洪秀全于 1844—1845年所撰宣传文稿。修订本删去《百正歌
隋侍妾称号。炀帝置,位在九嫔、世妇、御妻之下,员数无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