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路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淮安州置淮东安抚司。十四年改立总管府,二十年升为淮安路。治今江苏淮安市。辖境相当于今江苏赣榆、新沂以南,洪泽、盐城以北,安徽泗县、五河以东地区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置淮安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淮安州置淮东安抚司。十四年改立总管府,二十年升为淮安路。治今江苏淮安市。辖境相当于今江苏赣榆、新沂以南,洪泽、盐城以北,安徽泗县、五河以东地区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置淮安府。
官署名。北宋元丰改制后,大理寺置,掌拘催详断案八房断议狱案,兼管旬月申奏。
唐时,旅居中土的新罗商人及其家属聚居之地。主要集中于今山东烟台、海阳、文登、荣成,江苏江都、淮安、东海等地。
又名兜罗棉、妬罗棉。即棉布。长春真人丘处机在阿里马所见,“其毛类中国棉花,鲜洁细软,可为线、为绳、为帛、为绵”。《诸蕃志》:“南毗国产兜罗棉”,“以吉贝为布,最坚厚者称兜罗棉”。
北宋著名书院之一。在今河南登封市太室山(嵩山东峰)的嵩阳寺。始建于五代后周,时称太乙书院。北宋太宗至道年间赐名“太室书院”,大中祥符三年(1010)赐“九经”。仁宗景祐二年(1035)敕重修,给田一顷
官署名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)改内东门取索司置,掌检查宫禁人物出入,承接实封机密奏疏、内外功德疏及回赐僧尼、道士等,经办宫廷修造、宴席等事务。按时发给皇亲衣物节料,向有关机构索取宫廷所用宝货。设勾当
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七年(508),北魏冀州刺史、京兆王愉据州叛,魏帝遣李平进讨,“愉逆战于城南草桥,平奋击,大破之”,即此。
豪强地主的私人武装。因其按军队行伍编制,故又称部曲。成分以依附农民为主。东汉初年即有家兵。至东汉末年,家兵常参与军阀混战。
唐代南诏地名。“河”指西洱河;睒,白蛮语意为州。其地商业发达,贾人贸易远至寻传(今澜沧江上游以西至祁鲜山以东地区)。即洱海西大理坝子。
地名。在今海南琼山市西南。元至顺二年(1331),黎僚寇石山、新村,犯梁陈渡,即此。
正任刺史的简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