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渭桥

渭桥

汉、唐时长安渭水上的桥梁,有三:(1)中渭桥。秦始皇建。本名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。汉名渭桥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吕后之乱,大臣迎立代王,“代王乃进至渭桥”,即此;又因与长安城横门相对,而桥之北首垒石水中,故又名横门桥、石柱桥。后增建东、西二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原址在秦咸阳城南、汉长安城北稍西,约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。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。魏文帝时重建。后复毁。十六国苻生又重建。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。北魏重建。唐贞观十年(636)东移约十里,当今西安市正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至德二载(757),安庆绪党据长安,唐将王伯伦攻中渭桥,杀守桥千余人,即此。唐末废。(2)东渭桥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)建。北通阳陵路。唐咸亨三年(672)于此置渭桥仓,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,然后转运长安。《资治通鉴》:永泰元年(765)吐蕃、回纥逼京城,命李忠臣屯东渭桥,即此。唐后废。(3)西渭桥。在今陕西咸阳市南。西汉武帝建元三年(前138)建。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门便门相对,故名便桥、便门桥。唐时亦名咸阳桥。《资治通鉴》:至德二载,郭子仪收西京,“与王思礼军合于西渭桥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)重修,后为暴水所毁。淳化三年(992)徙置孙家滩。景德二年(1005)复徙旧址。时为涨水所坏。明嘉靖中改为浮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肇论

    全称《僧肇四论》。佛教书名。东晋僧肇著。一卷。系南朝梁陈间人汇编而成。卷首载《宗本义》,概括全书大意,内辑录《物不迁论》、《不真空论》、《般若无知论》、《涅槃无名论》,并附有僧肇与刘遗民的问答书信及《

  • 卫贤

    五代时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仕南唐为内供奉。师法唐尹继昭、吴道子等名家,善画楼观、人物,曾作《游春图》,后主李煜为题《渔父词》。亦画山水,论者以为高崖巨石浑厚可取,而皴法不老;林木虽劲挺而枝梢不称其本

  • 司川

    官署名。即工部水部司。唐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水部。

  • 右御史中丞

    见“左御史中丞”。

  • 虎拦哈达

    满语,汉译烟筒山。位于今辽宁新宾县永陵镇南十四里许。山下有努尔哈赤所筑二城:一称佛阿拉(满语,汉译旧冈,今称旧老城),又称虎拦哈达南冈,努尔哈赤先后在此受明封为建州都督佥事、龙虎将军;一是明万历三十一

  • 侍直郎

    阶官名。金、元内侍阶官。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七阶,秩从七品下。元十四阶第九阶,正六品。

  • 叶克书

    ?—1658一作叶克舒。清满洲正红旗人,辉和氏。天命六年(1621)从征辽阳。后屡随军伐明,又攻朝鲜,收降黑龙江卦尔察部,累官至兵部承政、固山额真。入关后,从征李自成农民军,身受重创。顺治二年(164

  • 提点大理寺

    即“大理寺提点”。

  • 海政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海军处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由原机要司改设。掌海军及各省水师官任用。拟定章制礼仪,制造收存炮械,管理海军驾驶、管轮人员。辖制度、器械、驾驶、管轮四科。置司长、副官、科长、

  • 右官

    官署名。春秋时宋国置。宋国六卿(执政大臣)有右师、左师,掌君臣百官的教训。宋国分官司为右与左,分辖于二师。右官为右师治所,左官为左师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