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昭公
春秋时燕国国君。公元前586—前574年在位。继燕宣公即位。死后由武公继位。
春秋时燕国国君。公元前586—前574年在位。继燕宣公即位。死后由武公继位。
内官名。西晋武帝始置,位三夫人、九嫔下,爵视千石以下。南朝宋武帝废,孝建三年(456)复置,以为散位。泰始元年(465)省,三年又置,位在五职下,为散役。南齐亦为散职,位九嫔下。北魏亦置,视四品。
约314—366即支遁。东晋陈留(今河南开封东)人,一说河东林虑(今河南林州)人,后迁居江南,俗姓关,名遁,以字行。世称“支公”、“林公”。家世事佛,自幼读经,二十五岁出家。为般若学即色宗创始人。与谢
1837—1900清广东南海(今广州)人,字樵野,又字皓峦。纳赀为知县,由丁宝桢荐至道员。光绪二年(1876)起,历任登莱青道、山东盐运使、安徽徽宁池太广道、按察使及在总理衙门学习行走等职。因其谙外交
即“武则天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,掌后宫染织。以宦者担任。隶长秋寺奚官署。
895—956五代高密(今属山东)人,字玄锡。家世儒学,以五经中第。后晋时,官至检校户部郎中。后汉初,拜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。高祖临终,与苏逢吉、杨邠同受顾命,辅立隐帝。性谦和纯厚,虚襟接物。后周初,加守
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谏壁镇。南朝宋元嘉中于此置军戍守,以防北魏。
?—前15西汉魏郡元城(今河北大名东)人。元帝皇后王政君从弟。成帝时,为侍中、太仆。亲附大将军王凤,卑恭如子。得悉京兆尹王章劾凤专权,乃具以告凤,以此得为御史大夫。阳朔三年(前22)凤病危,固荐以自代
①东晋成帝咸和中侨立兖州于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。义熙六年(410)刘裕灭南燕,复兖州旧地,以兖州刺史治广陵(今扬州市西北),或治淮阴(今淮阴市西南),遥领其地,至末年因南方已有兖州,乃置北兖州。治滑台
?—450北朝时武威姑臧(今甘肃武威)人。随父西秦凉州刺史晖入魏,好学,机辨有文思,而性行疏薄,司徒崔浩奇之,以为才堪著述,请为著作郎。因国史案,与浩同被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