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西。东晋哀帝兴宁三年(365)时,前秦苻坚使“邓羌讨(刘)卫辰,擒之于木根山”,即此。
官署名。元顺帝至正十一年(1351)置于有关行省,处理军政事务。先后于济宁、彰德(今河南安阳)、陵州(今山东德州)、冀宁(今山西太原)、保定、大同、真定(今河北正定)等地设置。明朱元璋建国前,亦曾置于
即“垞城”。
植物学术语。始见于《诗经》,指白茅的嫩穗。荑通稊,或作蕛。《夏小正》中有“柳稊”的记载。意即柳树生出柔荑花序。明王象晋《群芳谱·木谱》首次以“柔荑”称柳树的花序。此名称亦为日本学术界接受和应用。十九世
官名。唐代节度使、观察使、团练使、防御使属官,位判官、推官下。另有营田巡官、转运巡官、馆驿巡官等名目,皆因使而置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三司诸案置,位推官下,以朝官充任,分领诸案庶务,淳化四年(9
①东汉至隋唐对尚书台(省)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虽置三公,事归台阁。”李贤注:“台阁谓尚书也。”②指御史台、秘书监。《三国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兰台为外台,秘书为内阁,台阁一也。
?—前377战国时鲁国国君。公元前409—前377年在位。名显。鲁元公之子。
?—1623明顺天通州(今属北京)人,字道甫。万历进士。历任户部主事、河南副使、南京通政参议、大理少卿等。万历二十七年(1599),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、巡抚凤阳诸府。交结高攀龙等东林人士,多次疏请罢
郡吏别称。古代以诸侯之言为教,后亦转指郡守命令。郡吏传布郡守教令,故称传教。
书名。唐刘秩撰。三十五卷。成书于开元末。仿《周礼》六官分职体例,采摭经史百家所载,记自传说中黄帝至开元末年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,并论其得失,已佚。见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三》著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