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存
北宋润州丹阳(今属江苏)人,字正仲。庆历进士。调嘉兴主簿。治平中为国子监直讲,历馆阁校勘、集贤校理、史馆检讨、知太常礼院。素与王安石友善,熙宁中安石执政,论事不合,即谢不往。元丰初,除国史编修官,修起居注,进右正言、知制诰兼判太常寺,迁知开封府,改兵部、户部尚书。元祐二年(1087)拜尚书右丞,次年迁左丞。在朝遇事必争,尝反对罢京畿保甲。后出知蔡州,徙扬州。入为吏部尚书,复出知大名府、杭州。绍圣初提举崇禧观,致仕。著有《元丰九域志》。
北宋润州丹阳(今属江苏)人,字正仲。庆历进士。调嘉兴主簿。治平中为国子监直讲,历馆阁校勘、集贤校理、史馆检讨、知太常礼院。素与王安石友善,熙宁中安石执政,论事不合,即谢不往。元丰初,除国史编修官,修起居注,进右正言、知制诰兼判太常寺,迁知开封府,改兵部、户部尚书。元祐二年(1087)拜尚书右丞,次年迁左丞。在朝遇事必争,尝反对罢京畿保甲。后出知蔡州,徙扬州。入为吏部尚书,复出知大名府、杭州。绍圣初提举崇禧观,致仕。著有《元丰九域志》。
南宋衢州常山(今属浙江)人,字虞仲。政和进士。调天台学官,历知建、饶、吉三州。绍兴间,摘诸史杂记编著《皇朝事实类苑》,历十四年,于绍兴十五年(1145)成书,二十八年自序。
唐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西南)人,字仲敷。举进士。初任永宁县尉兼直史馆。肃宗时,因吴兢所修国史未成,诏命与韦述继续缀辑。述旋病死,由他独力纂成,共一百三十篇,起自隋义宁元年(617),迄于唐乾元二年(7
唐开元十三年(725)改豳州置。治新平县(今彬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、长武、旬邑、永寿四县地。属关内道。北宋属永兴军路。金属庆原路。元属陕西行省。明废新平县入州,属西安府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升为
1841—1903清广西灌阳人,字维卿,号南注生。同治进士。选庶吉士,改吏部主事。光绪八年(1882)法国侵越南,进窥中国西南边境,遂自请入越,联合刘永福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军。次年奉两广总督张之洞
古越人一种较共同的习俗。即剪去长发,刺文于身。一般认为与图腾信仰有关。中国高山、傣等少数民族都曾有过截发与文身习俗。傣族文身行于男子,黎族行于女子,高山族则男女皆有此俗。一般多刺面、胸、臂、腿等部位。
爵位名。清代世爵的第九等。清初定制,凡袭次已尽之阵亡人员子孙,授予七品官世职,定名为恩骑尉。
宋徽宗时扬州(今属江苏)民间秘密组织。在乡里行侠仗义,反抗封建统治。石公弼任知州时,捕其首领,残酷加以镇压。
即“陈成子”。
又译乞失力、乞失里黑。蒙古斡刺纳儿氏。与其弟把带同为克烈部汪罕属下也客扯连的牧马人,二人得悉克烈部偷袭成吉思汗的密谋,急告成吉思汗。汪罕灭后,成吉思汗赏赐给他克烈部汪豁真人,子孙世袭答刺罕。蒙古建国,
武臣无职事或寄禄者。隋代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散实官,六品以下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为散号官。开皇六年(586)又别置武骑以下正六品至从九品八尉。大业三年(607)皆罢,置建节以下八尉,亦为正六品至从九品。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