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反相成
指不同学派之观点相互为用的关系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诸子十家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驰说,取合诸侯。其言虽殊,辟犹水火,相灭亦相生也。仁之与义,敬之与和,相反而皆相成也。《易》曰:‘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’”意谓诸子百家,虽各执一是,互相攻讦,但各有所长,互相补充,有其相统一之处。
指不同学派之观点相互为用的关系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诸子十家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驰说,取合诸侯。其言虽殊,辟犹水火,相灭亦相生也。仁之与义,敬之与和,相反而皆相成也。《易》曰:‘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’”意谓诸子百家,虽各执一是,互相攻讦,但各有所长,互相补充,有其相统一之处。
书名。一名《外史梼杌》。北宋张唐英撰。二卷。编年体。仿荀悦《汉纪》体例,记五代十国时前后蜀四世七十多年历史。以前蜀、后蜀各为一卷,皆系总论。取材多本于《前蜀开国记》和《后蜀实录》。意在补正路振《九国志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宰割烹饪。《仪礼·少宰馈食礼》:“羹定,雍人陈鼎五,三鼎在羊镬之西,二鼎在豕镬之西。”郑玄注:“雍人,掌割亨之事者。”
北周保定五年(565)于汉资中县城置,治今四川资中县。属资中郡。隋为资阳郡治。唐为资州治。元废。
官名。西汉武帝置,李延年为之,佩二千石印绶,掌谱作新曲。寻省。三国魏复置,六品,隶太常,掌校定调和音律。西晋改协律校尉。
①西晋东海郯县(今山东郯城北)人,字君夫。司马昭妻弟。历位清显,封山都县公。官至后将军。性豪侈,用赤石脂泥壁,与石崇斗富。有才力而无行检。又以与崇养鸩为毒之事,有司论正重罪,诏特原之。由是肆意行事,无
2—58东汉初南阳新野(今属河南)人,字仲华。少游学长安,与刘秀友善。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,劝其以河北为基地,收揽民心,待机取天下,以此深得信任。后率军镇压铜马起义军。又以前将军破更始将王匡、成丹诸部于
官署名。北齐于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置。北齐都邺,但其先长期居晋阳,各帝亦常驻晋阳,故特置。晋阳为并州治所,故称并州尚书省,简称并省。设录尚书事,尚书令,左、右仆射及吏部、度支、五兵、都官等尚书,掌并
①春秋战国齐博陵邑,西汉置博平县,治今山东茌平县西北,属东郡。晋属平原国。北魏属平原郡。隋属博州,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博州,贞观十七年(643)废,天授二年(691)复置。北宋皇祐四年(1052)移治
1815—1898一译麦克莲。美国外交官。西点陆军学校毕业。曾为律师,两次任众议院议员。清咸丰三年(1853)任驻华全权委员。次年任驻华公使,乘军舰由沪至天京(今南京)欲见洪秀全,未果。坚决反对承认太
又作屈设靺鞨。隋唐时靺鞨诸部之一。在黑水靺鞨东北千里,约今库页岛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