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城中西三等公学
学校名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绅士沈寿康等在苏州公祠内创办。学生以六十名为额,半日学习经史,半日学习英文,三年毕业。
学校名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绅士沈寿康等在苏州公祠内创办。学生以六十名为额,半日学习经史,半日学习英文,三年毕业。
南宋乾道二年(1166)置。治今广东乳源县东南。明洪武元年(1368)移治今县(乳城)。历属韶州、韶州路、韶州府。
书名。清叶梦珠辑。五卷。记张献忠、孙可望及永历奔缅甸等事,以续吴伟业《绥寇纪略》。纪事本末体,亦以三字标目,计目为蜀川沸、滇黔窜、争挟王、缅甸散,尚有附录记闻等。前有康熙二十七年(1688)自序。
官署名。北宋置,掌收受锦衣、杂帛衣服及礼仪所需衣物。设监官二人,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;监门官二人,以三班使臣充任。咸平四年(1001),以受纳衣服库并入,始兼掌诸司丁匠及诸军所需衣服。熙宁四年(107
?—1273南宋霍丘(今安徽霍丘)人。度宗初,任侍卫马军司统制,戍襄阳五年,后移守樊城(今湖北襄樊)。咸淳四年(1268),蒙古军围襄樊,他多次射书襄阳城中,约吕文焕相互支援,共同固守。九年,樊城破,
官名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9)更名卫尉为太卫。东汉复故。
书名。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(Hethum I,1226-1269年在位)往返蒙古宫廷的行程录。1244年海屯归附蒙古,后奉拔都之命入朝,1254年离其都城息思(今土耳其南部科赞),先至拔都宫廷。5月
即“元文宗”。
大藏经名。为汉文大藏经之一种。在西夏刻印。由陕西西安文物局藏汉文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、陕西省图书馆藏汉文《佛说摩尼罗亶经》和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汉文《高僧传》残页末尾的押捺题款得知:在西夏贺兰山佛祖院,党
古代陶器上的文字。在陶器上直接刻写或以玺印压成。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所出土的陶器上,即发现有多种形式的刻划符号。山东莒县、诸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,刻有(或)等符号,一说已属文字。河南郑州二里
指阉割后失去男性功能在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之人。亦称寺人、阉(奄)人、阉宦、宦者、中官、内官、内臣、内侍或内监等。其内部等级森严。明代最高一级宦官为太监,故明清泛称宦官为太监。宦官本为内廷执役的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