蛮左
亦称左蛮。南朝宋、齐时习称蛮、巴、俚、僚等少数民族为蛮左或左蛮,并在其聚居地区设若干左郡、左县。其中聚居今鄂中、鄂东、豫东南、皖西北之荆州蛮、豫州蛮、五水蛮等,有的处交通便利之地,与汉人接触频繁,至隋时已与汉人相融合。
亦称左蛮。南朝宋、齐时习称蛮、巴、俚、僚等少数民族为蛮左或左蛮,并在其聚居地区设若干左郡、左县。其中聚居今鄂中、鄂东、豫东南、皖西北之荆州蛮、豫州蛮、五水蛮等,有的处交通便利之地,与汉人接触频繁,至隋时已与汉人相融合。
?—230三国时陈郡柘县(今河南柘城北)人,字子虞。建安初,曹操辟为章县长,转乘氏、海西、下邳令。有政绩,迁西曹属。建安十一年(206),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。时经战乱,吏民亡归匈奴,地方豪强拥众自保
清新疆屯田种类之一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仿准噶尔部旧制,迁回民赴伊犁屯种。次年春首批阿克苏移民至伊犁河南海努克。迄三十三年所迁维吾尔族农民已逾六千户,分设九屯。设阿奇木伯克辖之,驻宁远城(今伊宁)
1603—1662或1679明末清初江苏沛县人,字用卿,号古古,又号白耷山人。明崇祯举人。清兵入关,应史可法聘,参与抗清军事,兵败祝发为僧,称蹈东和尚。 不久,以谋举事,被捕下狱,后逃脱,流亡各地凡十
官名。明清钦天监长官。掌观察天文,推定历数,编制时宪书,于岁终奏新历,送礼部颁行。俱正五品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改钦天监监令设,一人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初由汉人充任。康熙四年(166
散阶称号。金代始置,为文散官。正三品中,属四十二阶之第十阶。元代沿置,升为正二品,宣授。明代为文职正二品之升授。清初沿置,为文职正二品及武职中属八旗者正、从二品之封赠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始专封
古洞名。位于今河南洛阳龙门西山。北魏晚期开凿。以石窟洞中多刻医药处方,故名。药方刻于北齐武平六年(575)。因年代久远,剥蚀漶漫,其中文字完整者六十五方,部分残缺者四十二方,残损过甚者三十三方,共计一
明顺天大兴(今属北京)人。明神宗郑贵妃之兄。万历十七年(1589)授都指挥使。四十三年*梃击案发,有谋刺皇太子之嫌。因神宗宠贵妃,欲息其事,免予追究。官至左都督。
地名。一作柏海(《旧唐书·侯君集传》)。今青海鄂陵湖、扎陵湖。《旧唐书·吐谷浑传》:唐贞观九年(635)击吐谷浑,“又达于柏梁,北望积石山,观河源之所出焉”。
宋代营田官庄由于招募佃客未足,或佃客逃移,抑勒附近民户耕种,谓之附种。附种户舍己熟田,耕官生田,私田既荒,赋税犹在。或者州县官希赏,虚报营田开垦数目,却将虚数抑勒民户,强科种子,令于自己田内种莳,认纳
又称库尔喀部。见“虎尔哈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