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成侯
战国时赵国国君。名种,赵敬侯之子。因赵都邯郸(今属河北),故又称邯郸君。公元前374—前350年在位。赵成侯三年(前372),攻卫,取乡邑七十三,卫更弱小。五年,攻齐至甄(今山东鄄城北)。六年,与韩迁晋桓公于屯留(今山西屯留南),晋遂绝祀。七年,攻齐至长城。二十二年,邯郸为魏所破,二十四年,魏以邯郸还赵,盟于漳水之上。
战国时赵国国君。名种,赵敬侯之子。因赵都邯郸(今属河北),故又称邯郸君。公元前374—前350年在位。赵成侯三年(前372),攻卫,取乡邑七十三,卫更弱小。五年,攻齐至甄(今山东鄄城北)。六年,与韩迁晋桓公于屯留(今山西屯留南),晋遂绝祀。七年,攻齐至长城。二十二年,邯郸为魏所破,二十四年,魏以邯郸还赵,盟于漳水之上。
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位于陕西宝鸡金陵河西岸。年代为公元前5100—前3790年。1958—1978年发掘。面积约6万平方米。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。前者出于遗址的
852—932五代吴越建立者。公元907—932年在位。杭州临安(今浙江临安北)人,字具美,一作巨美,小字婆留。唐末,从董昌防御黄巢起义军。光启三年(887),任杭州刺史。景福元年(892),迁武胜军
1797—1870清浙江海宁人,字金门,号辛木。道光进士。官户部贵州司主事。后引疾归,潜心著述,曾主江苏通州(今南通)敦善书院讲席。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刊印所著《钞币论》,反对“以纸代钱”和废银用
唐宋时知贡举考官每以自己及第时名次取程文优者,俗谓传衣钵。与主考官名次相同的举子向考官谢恩,则称谢衣钵。《宋史·范质传》:“(质)举进士时,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,览质所试文字,重之,自以登第名在十三,
即“李卫公问对”。
又作潢淳水(《资治通鉴》)。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淯水(今白河)支流赭水一段的别称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“堵水”径棘阳县之黄淳聚,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。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甄阜、梁丘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,“引
官署名。明清户部诸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。宣德十年(1435)隶户部十三清吏司。掌理市舶、鱼盐、茶钞税课及减罚之折收。清顺治元年(1644)隶户部十四清吏司。各设经承一人办事。
文书名。清代题本之一,与部本对称。清制,外省官员之题本均先送交通政使司,经稽核其程限、规制后,再送达内阁,俗称通本。参见“部本”。
1242—1285元巩昌盐川镇(今甘肃漳县)人,字公理。汪世显之孙,汪德臣之子。父死,袭爵为巩昌便宜都总帅。支持世祖即帝位。至元八年(1271),代叔父汪良臣主持四川军务,对南宋作战。十四年,平叛王土
①古量名。一觳为三豆。《周礼·冬官·瓬人》:“豆实三而成觳。”②盛酒器。《说文·角部》:“觳,盛觵卮也,一曰射具。”段玉裁注:“盛字当是衍文;觵卮谓大卮。觵者,酒器之大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