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采捕衙门

采捕衙门

官署名。清代内务府所属机构。掌理所属武职之铨选任用及打牲、捕鱼之事。顺治十八年(1661)裁尚膳监,改用今名。设郎中三人、员外郎六人、催总四人,分办所属事务。所属有吉林“打牲乌拉处”等机构。康熙十六年(1677)改称都虞司,遂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蜀

    后(後)五代时十国之一。后唐同光三年(925)孟知祥任成都尹、西川节度使。长兴三年(932)兼并东川。次年受封为蜀王。应顺元年(934)称帝,建国号蜀,都成都,史称后蜀。疆域承前蜀旧地。广政二十八年(

  • 赵明诚

    1081—1129北宋密州诸城(今属山东)人,字德父(亦作德夫、德甫)。赵挺之之子,李清照之夫。少喜收蓄前代石刻。为太学生,以荫入仕。崇宁四年(1105)除鸿胪少卿。大观二年(1108)与妻归青州故第

  • 谢桑肥

    夏伐后给桑树追施之速效肥。《沈氏农书·运田地法》:“剪桑毕,再浇人粪,谓之谢桑。浇一钱,多一钱之叶,毫不亏本,落得桑好。”又说:“谢桑尤是紧要功夫,切不可因循。”除冬肥(古人叫“腊肥”)外,夏伐肥为全

  • 生券军

    宋、元军名。南宋对戍边或实战的军士,于熟券外加发的口券,称生券,凭券另支一份军饷(折钱)。仅得熟券的军队为熟券军,加得生券的军队为生券军。生券军军士大多较为年青,训练较为良好。元世祖至元十年(1273

  • 邑名。本纪国,春秋时齐灭之以为剧邑,在今山东寿光市南。西汉置剧县。

  • 国民公报

    报纸名。立宪团体国会请愿同志会言论机关。清宣统二年七月二十日(1910.8.24)在北京创刊。 日报。徐佛苏主编,梁启超等撰文。以“鼓吹国会,扶植宪政”为主旨。三年国会请愿同志会改组为宪友会,遂与之脱

  • 恩信

    魏晋时依附人口之一。政府可用以赏赐给贵族官僚,其地位与客相近。

  • 王遂

    ?—819唐雍州咸阳(今属陕西)人。王方庆五世孙。元和中,以善理财自邓州刺史入为太府卿。后坐事出为柳州刺史。讨淮西时,宪宗知其强干,用为宣州刺史、宣歙观察使,集江南财赋以供军用。元和十三年(818),

  • 季君之乱

    战国时秦国争夺王位的事件。秦武王四年(前307),武王卒,无子,诸弟争立。大臣及惠文王后(即武王母)、武王后拥立公子壮即王位,称季君。芈八子(即惠文王妃,武王庶母,后称宣太后)及其异父长弟魏冉则迎立公

  • 烽堠

    又称烽墩、边堠、墩台。古代军事设施。设于边境,置兵戍守。用以瞭望敌情,传递消息。遇敌昼则举烟,夜则举火。或以敌之多寡举火放炮。